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津戰役中,傅作義手下四個兵團司令,都是什麼結局?

平津戰役中,傅作義手下四個兵團司令,都是什麼結局?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最晚爆發的一場大決戰,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採取「掐斷兩頭、直取中間」的戰略戰術,將傅作義集團五十多萬人重重圍困在平津地區,繼而通過武力解放天津,實現了和平解放北平,贏得了平津戰役的完全勝利。當時,敵人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接受八項和平條件,率部接受改編,為平津戰役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那麼,當時傅作義手下四個兵團司令都是誰呢?他們又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李文是湖南新化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在平津戰役期間擔任華北剿總第四兵團司令兼北平防守司令。在平津戰役中,當傅作義在北平通電起義之後,李文偷偷坐著飛機逃到了南京,並宣布與傅作義決裂。後來,李文被蔣介石任命為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團司令,不過當時敵人兵敗如山倒,窮途末路的李文最終還是在四川邛崍向解放軍投誠。後來,李文趁機偽裝潛逃到了香港,輾轉到了台灣。1977年,李文在台灣病逝,享年72歲。

石覺是廣西桂林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在平津戰期間擔任華北剿總第九兵團司令。當傅作義宣布起義之後,石覺乘坐飛機逃離北平,並宣布與傅作義決裂。後來,石覺又先後被蔣介石任命為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兼淞滬防衛司令官、上海防守司令。隨著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的勝利,石覺率領殘兵敗將撤至舟山群島,不久便退往台灣。1986年,石覺在台灣病逝,享年78歲。

侯鏡如是河南永城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在平津戰役期間擔任華北剿總第十七兵團司令兼津浦防守司令。其實,侯鏡如很早就加入了我黨,曾一度與組織失去聯繫,後來身份得到了認定,秘密進行情報傳遞工作。在平津戰役中,當傅作義宣布起義之後,侯鏡如因為工作需要,並沒有公開身份,而是繼續潛伏在敵人陣營,爭取更大的貢獻。後來,侯鏡如率部在福州宣布起義,正式回到了組織。新中國成立之後,侯鏡如歷任國務院參事、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4年,侯鏡如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

孫蘭峰是山東滕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在平津戰役期間擔任華北剿總第十一兵團司令。當傅作義通電起義之後,孫蘭峰率領部隊在綏遠地區持觀望態度。後來,在傅作義的溝通聯絡之下,孫蘭峰在歸綏(當時是綏遠省的省會,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師)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之後,孫蘭峰曾擔任過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一職。1987年,孫蘭峰在呼和浩特病逝,享年92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上海戰役中,對上海發起總攻的共有四個軍,軍長都是誰?

TAG:丁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