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經典的詠物詩,作者其實大有深意
7首經典的詠物詩,作者其實大有深意!
1、《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池塘里的鵝正伸著彎彎的脖子,對著天空高歌。它們身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腳掌劃開了清清的水波。
2、《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在岩石的縫隙中堅強地固定住根須,咬住青山不肯放鬆。即使遭受了無數的磨難和打擊,仍然堅強有力,任憑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的狂風吹打。用擬人手法描寫物體的另一個好處是,容易使讀者由詩歌聯繫到人。這首詩所描寫的堅韌品質和頑強的生命力,最終還是要落在人身上。詩人正是要藉助詠竹,表達自己堅持高尚信念、決不隨波逐流的情操。
3、《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翠綠的柳樹好像用碧玉裝扮成的一樣,條條嫩枝像絲帶一樣垂下。細細的柳葉是誰剪出來的呢?二月溫暖的春風就是那把靈巧的剪刀。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描寫了峨眉山月夜幽靜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友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5、《殿前歡·對菊自嘆可》
張養浩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黃花零落重陽後,減盡風流。
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首句「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點出時令,秋天到了,凄風苦雨,草木凋零,亭閣中也黯然生涼,從而為全詞營造出蕭瑟凄清的晚秋氛圍。這是詠菊花的大背景,也是後文自嘆的情感基調。接著詠花。入秋後,眾花凋零唯獨菊花仍傲骨凌然,色彩絢爛。所以,在我國古典詩詞中,菊花象徵著文人高潔的精神品格。然而,「黃花零落重陽後,減盡風流」,當過了重陽,從秋入冬時,菊花也凋零了,花殘葉敗,沒有了盛開時的風流姿態。這一層次是詞人憐惜菊花。
6、《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作品取材精當,比擬巧妙,富有諷刺性,針對當權者嬉笑怒罵很具思想意義。作品可分為三層。前五句為一層,其中「曲兒小腔兒大」抓住「喇叭」、「嗩吶」的特徵,通過「曲兒」的「小」和「腔兒」的「大」的對比描寫,讓人印象深刻。「曲兒」雖很小很細,但經過「腔兒」的放大,就能傳揚四方。
這裡藉此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態,極具諷刺性。中間三句又為一層。「愁」是這一層的中心。「軍」為何而愁?原來,明代中葉,社會黑暗,宦官不僅是皇帝的侍從,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鷹犬,因此宦官的權力很大,而他們又慣於搬弄是非,顛倒黑白。最後三句為一層,集中表現宦官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從「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可見宦官危害範圍之大。
7、《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宿甘露僧舍》是一首歌詠遊覽勝地甘露寺的詩篇。詩中描寫了詩人夜宿甘露寺時想像中的情景和清晨開窗觀覽大江時的感受,表現了長江的浩瀚與壯觀,抒發了詩人驚訝與讚歎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發揮了浪漫主義的想像,把房內的小空間與窗外的大世界巧妙地聯繫在一起,意境恢宏,筆力雄健,是古往今來眾多歌詠甘露寺的詩篇中比較出色的一首。
TAG:國學雙子小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