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有一座金絲楠木的百年老宅,這座古宅自古以來就有「三怪」
端午假期去哪都人擠人?
不妨跳出繁鬧的浮躁
走進這裡
探尋百年老宅的歷史滄桑
昭嗣堂又名香楠廳,位於新吳區碩放街道孫安路,是一座金絲楠木結構的明代建築,建於明朝嘉靖七年,系進士曹察宅第。
牆門上方有磚雕橫匾寫著「讓里世家」四個字,「里」通「厘」,有「治理、規範」之意,因而「讓里世家」的意思就是:「忍讓」、「謙讓」,成為曹家世世代代的家訓。
走進昭嗣堂,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前廳,飛檐的輪廓從天空中勾畫出來。
再往裡走,便是昭嗣堂的正廳。正廳建築十分精美,落地長窗、高大門檻做工精細,青石台階整塊磨滑。
正廳面闊五間,全部採用最上等的金絲楠木建成,畫梁雕棟、彩繪貼金,工藝稱絕。
正廳內的金柱、月梁均施彩繪,至今仍能見到貼金的痕迹。
廳前院牆精細磚雕,飛禽走獸栩栩如生。
飛檐挑角,雕花點綴,每一塊雕刻的圖案都不盡相同,盡顯中國傳統建築內蘊之美。
而對於這座古宅的傳說
也是眾說紛紜
頗有爭議
其中一個傳說是這樣
這座古宅自古以來就有「三怪」。
第一怪:金絲楠木廳
金絲楠木自古就被人視為十分珍貴的優質木材。在中國,全部用金絲楠木建造的宮殿,比較著名的有兩處:一處是明朝十三陵長陵的「陵恩殿」,一處是清朝承德避暑山莊的「淡泊敬誠」殿。不過,整間的楠木廳堂在明清時一直用於皇室的墓葬,可民間的昭嗣堂卻用這麼多皇室墓葬的原料來搭建。
第二怪:大門朝北開
昭嗣堂的第二怪,就是它的大門。
與中國傳統建築構造不同,昭嗣堂的大門竟然向北而開,也就是說,嗣堂在用後門當做作廳堂的正門。
第三怪:回首而望的石獅
門口蹲著的兩隻石獅和傳統的鎮宅石獅大不相同,它們竟然是回首而望,看著嗣堂內,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要解開這「三怪」
就不得不提到壬寅宮變
壬寅宮變是由宮女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明世宗中年後迷戀煉丹取葯。為了煉丹,宮廷內服侍皇帝的宮女常常被處以非人的刑法。
主謀壬寅宮變的宮女名叫楊金英。她和另外十幾名宮女因不堪忍受迫害,最終起了弒帝之心。不過,這場宮女起義並沒有成功。由於宮女們行事緊張,楊金英事先準備的繩子打了個死結,怎麼也拉不緊。明世宗倍受驚嚇,暈了過去。
在皇帝修養的這段時間,皇后代為處理「宮變案」。凌遲處死了參與宮變的所有宮女及她們的家屬。在這場宮變中,還有一位端妃被定罪為「同謀」。因為皇帝正是在她的寢宮內險些被宮女們勒死的。可實際上,正是因為端妃的冤死,才有了昭嗣堂的重重謎團,而端妃據有關學者考證也就是曹察的女兒。
原來,端妃入宮後就深得世宗寵愛,從沒想過謀害皇帝。而宮女們之所以能在她的寢宮行刺世宗,正是因為皇帝睡熟後,端妃總會親自到御藥房為皇帝取長生不老之葯。所以,端妃前腳離開,宮女們就開始了行動。不過,即便是案發時,端妃不在現場,也毫不知情。但嫉妒她平日得寵的皇后,一口咬定宮變發生在端妃寢宮,將其處以了死刑。
據說端妃死後,明世宗明白:端妃絕沒有加害自己的心,而是被冤枉的。所以授意以皇室禮儀為端妃修建靈堂。曹家便將自己的舊宅改造成了滿是金絲楠木的昭嗣堂。
沖北的大門寓意著遙望京城,等待冤死的端妃魂歸故里。
而那回首的獅子,則表達了端妃的父母要石獅保護好已經回到家的女兒的心愿。
「女兒」在碩放的方言中叫「nun」,「楠木」稱「numu」,「香楠廳」暗喻「香囡之廳」,以此紀念自己的女兒。
不過有史書記載,端妃並非曹察之女,乃是錦衣衛副千戶曹濟之女。在歷史真相未大白之前,也不能妄下定論。
據《明實錄·世宗實錄》第一百八十一卷記載:「嘉靖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冊封錦衣衛副千戶曹濟女曹氏為端嬪」,「丁卯授冠帶官曹濟為錦衣衛副千戶,濟,端嬪父也。」其次,端妃事發,家人亦被株連,男丁中最親者十人均被誅殺。《世宗實錄》載曰:「端妃曹氏時雖不與然,始亦有謀……詔不分首從悉磔之於市,仍銼屍梟示,並收斬族屬十人,給付功臣家為奴二十人,財產籍入。」
2006年,昭嗣堂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修繕的昭嗣堂似乎也在向人們講述著它主人的如煙往事。
來源: 無錫高新區在線
※帶大伯家的孫子第一次去無錫市中心吃披薩,3個人點了一桌沒吃完
※無錫竟然藏著一個這麼美的人間秘境,現在已經對外開放
TAG:錫城大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