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域小國隔三差五就進貢一頭獅子,知道原因後,明孝宗大怒不已!

西域小國隔三差五就進貢一頭獅子,知道原因後,明孝宗大怒不已!

曆數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皇帝,都有一個嗜好:特別喜歡所謂「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感覺。看到周邊小國的國君對自己俯首稱臣,畢恭畢敬前來朝貢,君臨天下的虛榮心瞬間得到滿足,覺得自己儼然真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之主」。為了表達誠意,小國使者們通常會攜帶大量禮品,作為貢品獻給中原王朝的皇帝。而皇帝通常會冊封對方封號、賜予金印,和一定數量的財物賞賜,作為回報。

獅子,大家都見過,霸氣凜然,威武雄壯。可是中國本地,從古至今,並不產獅子。獅子最早就是以貢品形勢進貢給中原朝廷的。據史書記載,獅子傳入中國最早是在漢朝時期。漢武帝的時候,就有「大宛之北,胡人獻獅」。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各國都向中原王朝進貢獅子。到了唐代,唐太宗甚至要求四川進貢的蜀錦上必須綉上獅子圖案。

在歷朝歷代中,明朝是進貢獅子最頻繁最活躍的的時期。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中國又一次恢復了統一,到明成祖朱棣時期,大明成為亞洲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此時明朝的藩屬國已經高達一百多個,不僅包括的亞洲的小國,還包括遠在非洲的一些國家,這些小國自願或者被動成為明朝的藩屬國,定期給大明朝上貢,一時間一幅萬邦來朝的好景象。

史書上有記錄的是,永樂11年的時候,西域有個酋長不遠萬里,連續兩年都向明成祖朱棣進貢了獅子。即便在交通發達的今天,從西域運輸一頭獅子到北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其間,貢獅人不但耗時耗力,還要面臨獅子傷人或者自傷死亡的風險。既然獻獅去中原如此「勞民傷財」,西域國家為什麼依然對「貢獅」一事樂此不疲?

一些國家一方面是為了和中原建立關係,在絲綢之路獲取一定經濟地位,另外,是為了向中原王朝尋求庇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原王朝一般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朝貢,採取的是「厚往薄來」的做法,「朝貢」的國家都能得到更豐厚的回賜。這一做法在明朝時期體現得最為明顯,明朝對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朝貢原則是「四夷朝貢到京,有物則償,有貢則賞。」回賜一般都遠遠大於貢品的價值。

據中亞人賽義德·阿里阿克巴爾·契達伊的《中國紀行》記載,明代時,帖木兒王朝進貢了一頭獅子,明王朝回賜了30箱商品,每隻箱子裝有:綢緞、緞紋布、馬鐙、鎧甲、剪刀、小刀、鋼針等多達100種商品。當時西域一頭貢獅的回賜,價值相當於10公斤多黃金。獅子在明朝是稀罕物,但在西域各國卻遍地都是,通過極低的代價就能弄到,作為貢品運到明朝,就能輕輕鬆鬆發一筆橫財,而且吃住行一條龍免費服務,簡直是一本萬利,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商機」。

很多西域小國都看準了這一點,搶著向明朝進貢獅子,西域國家撒馬爾罕更是此中老手,隔三差五就送來一頭。外國使者的反常表現,引起了明朝人的警覺。大臣之中的有識之士,經過多方了解,逐漸知道了內情,敢情獅子在西域壓根兒就不是什麼珍禽異獸,「殊不知此乃西方山林之常物,亦如中原虎豹之類耳」,被西域諸國用來鑽了明朝朝貢制度的空子,當成生意來做,大發橫財。

而且獅子來到明朝,要耗費大量人財物力飼養,「獅子等獸,日用羊二隻飼餋,以十年計之計,用羊七千二百隻」,並且獅子還十分危險,需要專門派人來守衛,如此耗材耗力,一點也不值得。大臣們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拒絕接受外國進貢獅子,當時在位的明孝宗知道內情後,大怒不已:我大明天朝誠心誠意接待你們這些外國使者,每每薄來厚往,卻被爾等刁民當成冤大頭?孝宗立即下旨拒絕接受外國進貢的獅子,這件荒唐事終於有了一個句號。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圓明園獸首里的「龍首」,已經回國,收藏者為何不願獻出?
金兀朮真是被牛皋氣死的嗎?歷史上他和岳飛的對戰,勝敗究竟如何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