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官出身的抗倭名將:名氣沒戚繼光大,功勞卻不比戚繼光小

文官出身的抗倭名將:名氣沒戚繼光大,功勞卻不比戚繼光小

文官出身的抗倭名將:名氣沒戚繼光大,功勞卻不比戚繼光小。進士出身的抗倭名將 與戚繼光齊名 做到兵部尚書 名字卻鮮為人知。

一提起抗倭名將,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民族英雄戚繼光。戚繼光十六歲襲職從軍,他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其後,又調防北疆,北御韃靼,他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並轉戰遼東,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犯邊的韃靼擊退。戚繼光因功被晉封為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

其實,在明朝的抗倭將領中,還有一位進士出身的文官——譚綸,他在東南沿海的防倭前線奮戰了十七年,是令倭寇聞風喪膽的剋星。因其在抗倭中取得的諸多勝利,因而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譚綸,江西宜黃縣譚坊人,自幼飽覽詩書,思維敏銳,智力過人。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年僅24歲的譚綸就高中進士,中進士時的年齡只比有神童之稱的張居正大了四歲(張20歲中進士)。中進士後,譚綸被授職為南京禮部主事,後遷任職方郎中。

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譚綸受命擔任台州知府,以御倭寇。當時東南邊疆已經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議訓練地方鄉兵來抵禦倭寇。譚綸就任台州知府時,戚繼光是他手下的參將。戚繼光請求給他三年的時間訓練地方鄉兵,這就是後來戚家軍的老班底。

身為知府的譚綸,也與戚繼光一樣,在當地招募鄉勇千人進行訓練。他制定了約束隊伍的紀律,從副將以下節節相互制約,不久就成為精銳部隊。譚綸訓練的鄉兵,很快就形成了戰鬥力,並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挫倭寇。次年,數萬倭寇再擾台州,譚綸親率死士大戰,三戰三捷,使軍威大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升任福建巡撫,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

其後,譚綸因熟悉兵事,成為朝廷依仗的救火隊長,哪裡有敵情,他就被調往哪裡。從他的任職履歷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間,他任官一方沒有滿一年的。等到東南沿海的倭寇大略平定後,北部邊關的禍患卻方興未艾。於是,譚綸又被調往北疆,任薊遼總督。在薊遼總督任內,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禦台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

禦敵台修成後,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駐守。邊防經過此番大整治,敵人不敢前來侵犯。他因功升任兵部尚書,兼任右都御史,協助處理原來的事務。同年冬,朱載垕允許他回鄉休假。譚綸前後致力兵事三十年,殲敵二萬一千五百人,「亦一時干城矣」。

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朱翊鈞繼位後,譚綸出任兵部尚書。萬曆初年,被加封為太子少保。給事中雒遵彈劾譚綸不稱職。譚綸多次上奏請求罷職,萬曆帝下優詔挽留他。

萬曆五年(1577年)四月,譚綸在任上去世。朱翊鈞命賜祭葬,追贈太子太保,謚號「襄敏」,允許其子孫世襲錦衣衛百戶。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英國攝影師鏡頭下的晚清:新娘眼含憂鬱總督正襟危坐宮女有點丑
項羽為什麼干不過劉邦?他臨終前的一句話泄露了原因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