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寵信的盧綰為何反叛?其實他從未反叛劉邦,而是忌憚她!
盧綰是劉邦最為信任的人,在劉邦起事以及和項羽的爭霸中,劉邦最寵信最親近的人就是他了,可以說他的地位是劉邦集團僅次於劉邦的,在劉邦稱帝後,更是被封為了燕王,但是為何盧綰會「晚節不保」,最終選擇了反叛,死在了匈奴呢?
我個人覺得,盧綰從來都沒有反叛過劉邦,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自保,準確的講,盧綰反的是呂后,而且還是被逼反的,因為盧綰絕不會反叛劉邦,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劉邦的發小。《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里。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賀兩家。所以說盧綰是豐邑人,並且與劉邦同年同日出生,又是近鄰從小在一起,是要好的朋友,確實是劉邦的發小,而所列周勃等人是沛人,不是劉邦的發小,這也令盧綰能夠獲得劉邦絕對的信任,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卧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長安,故咸陽也。長安侯意味著他的封地就在長安 ,長安可是西漢的國都啊,而且上一個長安候也是個名人,就是項羽,當然項羽的長安侯和長安城無關。
劉邦對待他也是不保,」高祖已定天下,諸侯非劉氏而王者七人。欲王盧綰,為群臣觖望「,也就是說劉邦表達出想要立盧綰為王的時候,是引起了大臣們不滿的,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劉邦的心意,在臧荼反叛被平定後,盧綰被封為燕王,」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盧綰最大功績應是以苦肉計騙取項羽的信任,能後勸說項羽劃鴻溝而治,項羽遂即歸還被扣押做人質的呂雉和劉邦的父親。能後劉邦違背剛簽好的和約,從背後攻擊正在撤退的項羽十餘萬大軍,韓信的十面埋伏,彭越英布等諸候王三十餘漢軍的夾擊,潰敗的項羽無顏江東父老,烏江自刎。
盧綰得到的寵信超過了所有諸侯王,連劉邦的兒子都不如,可以所盧綰面對劉邦沒有反叛的理由,他也是明白人,自己不可能再進一步,那就是稱帝,沒有人會支持他,被殺的王都是能威脅皇權的相對獨立的政治軍事力量集團,實即是秦末漢初群雄割據的延續,而周蕭曹等是屬於劉邦本集團的一分子即無獨立性更無威脅皇權能力
而導致他和劉邦產生裂隙的關鍵事件是陳豨反叛導致的連鎖影響。本來盧綰是極力支持劉邦討伐陳豨的,他還派出使臣去匈奴,告誡匈奴不要幫助陳豨,但是這個使者,也就是張勝,回來告訴盧綰唇亡齒寒的道理,盧綰也是有些不理智了,竟然干起了勾結匈奴的勾當,」燕王寤,乃詐論它人,脫勝家屬,使得為匈奴間,而陰使范齊之陳豨所,欲令久亡,連兵勿決」,這是盧綰和劉邦產生裂隙的關鍵事件,盧綰的初衷是害怕自己被殺,畢竟看到一個個諸侯王被殺,被逼反,他除非是傻子,否則肯定要考慮自保,而他最害怕的不是劉邦,而是忌憚呂后。
就像劉邦死前為何下旨殺樊噲,就是怕讓呂后得到強有力的支持者,導致呂后的胡作非為,劉氏江山差點變成呂氏江山,他是劉氏堅定支持者,還有威信,呂后奪權,自然是想除之後快的。「綰愈恐,閉匿,謂其幸臣曰:「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稱病不行。」
「燕王綰悉將其宮人家屬騎數千居長城下,侯伺,幸上病癒,自入謝。四月,高祖崩,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綰為蠻夷所侵奪,常思復歸。居歲餘,死胡中。」在出逃匈奴前,盧綰是想要入朝見劉邦的,當面講清誤會,但是劉邦病逝了,那他在回長安絕對是找死,就只能依附匈奴了。
只能說盧綰是非常聰明且了解劉邦的人,他死在兩個字上,一個"王",另一個"貪"。劉邦出於一時高興,封他為王,引起眾人的不滿,隨著劉邦開始清洗異姓王,他卻固不自動辭去"王"的爵位,貪圖權位,導致其必然成為眾矢之的,那個時候想要全身而退,除非不要功名只要少許田產養老也就沒什麼事情了,就像長沙王一樣,人家行為低調,封地人家表示太多,給劉氏宗親分些,軍隊太多,把精銳也分給了劉氏一部分,所以劉邦都不好意思對他下手了,長沙王吳芮是唯一一個善終的異姓王,人家是王位傳了五代,最後沒有子嗣繼位才除國的。
在盧綰死後,他的妻子帶著孩子部下返回漢朝,仍然得到呂后的優待,安享晚年。說明什麼?老交情還是有的,盧綰死後,威脅解除,老交情就有用了,盧綰更多的是受身邊小人挑撥,害怕步入韓信、英步、彭越的下場,才反叛的,而起他主要是針對呂后而不是劉邦,劉邦也沒想殺他,只是想把事情搞明白,免職罷了,否則,以劉邦的手腕,搞盧綰那太easy了。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