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健康就是「平常」,真正的養生是去感受自己

健康就是「平常」,真正的養生是去感受自己

健康就是「平常」

現代人社會生活太豐富,脫離了自然的節奏,那麼他們的本能就比較差,在中醫來看,這是一切疾病的最大原因。

整個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就像是一個巨大的交響樂,跟天地這個大的交響樂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這是健康的標準。

生病了,其實就是被老天踢出去了。所以,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節」,或者「失勢」。

那什麼叫健康呢?健康就是「常」。健康不是說你面色紅潤,精神飽滿什麼的,不是這些東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常」是什麼東西?與自己、與社會、與這個大千世界處在相對和諧的關係中,能跟著自然的節奏玩,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天氣熱,別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別人走兩個小時不累,你也能走得動。但如果別人都怕冷,你還覺得熱;別人都困了,你半夜三點還睡不著覺,其實已經開始跟不上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健康的,這已經病得不輕了。

什麼是健康?健康就是「平常」,還有「中和」。所以,學了中醫就知道,「祝您天天平常」是最大的祝福。

以前老師教給我一個看病的訣竅:一個病,西醫不知道是什麼,中醫也看不出是什麼原因,你也不知道怎麼治的時候,怎麼辦?調常。

每次病人來複診的時候,要問他的生活狀態,吃喝拉撒睡,這才是中醫看病的基本指標。

吃得好嗎?睡得好嗎?動得好嗎?拉得好嗎?出汗正常嗎?尤其是慢性病,把他的這些基礎指標調到正常了,就意味著生機恢復,氣機趨常,這個時候,人體本身的生命力,就能把這個病給化解掉。任何病都是這樣。

現在有一個很大的誤區: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

因此,病人甚至整個家庭會忘記正常的生活,沒有運動,沒有娛樂,沒有戀愛,什麼都沒有,只剩下緊張、焦慮地跟病魔做鬥爭。

這是什麼?失常。

你的鞦韆正在被人為擾亂,甚至停擺!這種情況,即使你有資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醫生,也是沒用的。

一個人要康復,必須進入真實有序的正常生活中,與萬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狀態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關於養生和調理,真正重要的是儘可能地去找讓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狀態。

健康人也是這樣,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與合適的人、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這個就是養生。佛法里叫「正行」、「正業」。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醫眼中的病有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神」病。

神散,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一種。

敏感,容易被外界引動,動心、動情、動欲,自控力差,這是第二種。

平常生活中,睡不好,易驚醒,怕吵,怕黑,怕鬼,這是神弱。

神病嚴重了,形神分離,心口不一,表裡衝突,你跟自己不在一起了,言不由衷,甚至喜怒哀樂發不出來,或者發之太過。

比如說,現在很多綜藝節目都屬於「太過」,目的就是渲染、挑動情感爆發,製造痴迷粉絲,容易亂神。

還有「不及」。你該高興的時候卻要壓抑一下,習慣了,就真的高興不起來了。

太過,不及,都是失常。「當其時而無其氣」,也是失常。該高興的時候突然哭了。原本是傷心的,卻強迫自己堅強,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這是反常。

中醫認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後是氣病,再到血病,最後才到什麼呢?形病。

疾病先從生命無形的部分,即從精神、信息的層面開始出問題;第二個階段,到氣的部分,能量格局和運行規律發生紊亂;第三個階段,到有形的疾病層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頭是某種很大的煩惱,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們無法解決的困惑。很多時候,病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去面對、澄清、解決。

為什麼儒、釋、道這麼重視「慚愧」、「反省」、「懺悔」?先得覺察到自己錯了,才有「知非即離」的可能。

心念一轉,神氣也就轉了,生命列車的方向也轉了。當一個人的身體有大病的時候,已經是生命列車的方向錯很久了。

但有一點一定要記得,信念隨時有機會轉回,信念一轉,神氣隨時有機會修正。

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內心狀態、身心感受無知無覺,卻指望通過吃一把綠豆、幾根蟲草就能改變很多。

這個對簡單輕靈的小雞、小鳥還行,我們這麼大、身心這麼複雜的人,要靠它來改變,不那麼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乾淨的肉體、非常清凈的心靈,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否則,一把綠豆是調不動你的,一包湯藥也不太容易做到。

《黃帝內經》里有一段對話: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黃帝問岐伯,當一個人形體破敗了,氣血也耗幹了,治療就很難見效,這是為什麼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醫生也沒有辦法調動了。

黃帝接著問:什麼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馳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這段話大家慢慢思考,為什麼現在病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好治,可以從這裡找原因。

一切的源頭,在於無形的思想、精神,然後才有了能量,然後才化生為物質。所有的病,都是這麼來的。

真正的養生是去感受自己

當一個人用「自己」感受生活的時候,是從他的內心出發,原點是自己,沒有錯位。現代人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什麼呢?

我們去求一個東西、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總是有很多遠大的發展計劃,一直思考,想得很遙遠。或者關注一個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這個看那個,或者不停地講話,不停地做事。

我們以外物為原點,那就會失去對當下的自己和周圍的感受。這個狀態在中醫叫什麼呢?是「形神分離」。

打坐安靜的狀態是什麼呢?是《黃帝內經》說的「形與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現在講營養,要吃得好,早上一個蛋,晚上一頓肉,對不對呢?小時候我們都燒過爐子,爐火的大小決定了你應該往裡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簡單吧?

那麼,為什麼我們在吃的問題上就不明白這些道理呢?

你的爐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經沒有什麼消化力了,煙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沒運動,你還吃牛排,還喝牛奶,只會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爐火壓滅。

這些道理不需要通過學習醫學知識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識,要在生活當中去體會。

體會吃什麼東西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有知有覺地去生活,吃了某個東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發現,也是有知有覺的開始。

合適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尋找一個外在的統一標準。

所以,在生活中要養成用心的習慣,去感受自己、觀察自己,然後至少知道:

吃了什麼東西舒服,什麼東西不舒服;

跟誰在一起舒服,跟誰在一起不舒服;

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會比較安心,或者反之,會睡不著、糾結和難過。

生活中時時刻刻留意觀察自己,就可以時時刻刻調整自己,這是真正的養生。

轉自丨中醫書友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視角:一語點醒夢中人,這些佛門對聯蘊含著人生的大智慧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