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范曾在看到他的畫時,用「國中以不知顏回為恥」來形容欣喜的心情

范曾在看到他的畫時,用「國中以不知顏回為恥」來形容欣喜的心情

王 偉

青島畫院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協人物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理事,山東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青島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作品《祈盼》獲全國第八屆群星獎,文化部政府最高獎金獎;《惠風》獲「第十二屆群星獎」金獎;作品《戰士》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銀獎。

清新筆墨 俊逸氣格

——王偉水墨人物畫解析

文/宋文京(書畫家 藝術評論家)

讀王偉的水墨人物畫,時常讓我想起杜甫的詩《春日憶李白》的句子:「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此春天樹,江東日暮雲。」王偉的畫作中無論是人物造型,筆墨運用,敷色布白,題字落款還是內在審美追求都有種清新俊逸的氣息,這也許是他能夠在高手林立的當代中國畫人物畫界風標獨立、出人一頭地的原因之一。

王偉近年來在國內各種大型展覽中得了許多的獎,幾成「獲獎專業戶」,這並不是偶然的。他的主題性創作多為西藏人物題材和革命戰爭題材,這兩種題材在當代畫家的筆下並不鮮見,甚至可以說已經泛濫了,但王偉在把握這類題材方面仍然顯示出他的獨特之處。在畫面整體把握上他特別注重結構和節奏,人物的正、側、輕、重、遠、近、大、小等姿態和比例在畫家筆下既顯得非常用心,又能顯得非常自然。

這種大畫幅、多人物的畫作如果用力過猛往往顯得凌亂和板滯,但王偉卻能夠既著意經營又畫得輕鬆自如,這就特別需要駕馭筆墨的自信和內心的宏大氣格。畫面人物眾多,但不臃塞;筆墨隨處可見,但不悶不滯;空間充分利用,但仍能洒脫空靈。頗得「守靜篤,致虛極」之中國藝術神韻。例如他的西藏題材《香巴拉並不遙遠》和《惠風》以及革命戰爭題材的《戰士》和《長征》都能從整體上安排人物的位置和姿式,又能一攬子考慮筆墨,充分做到骨法用筆和氣韻生動,將各個人物畫得非常貼切合宜,於是,那種獨特地域感和年代感的人文意味也就躍然紙上了。這與那些一味魯莽蠻幹、小心堆砌和故意尋找現代意味的畫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范曾先生在看到王偉的畫冊時,用「國中以不知顏回為恥」來形容欣喜地發現優秀青年畫家的心情,我想,一向率真蘊籍的范先生並不是客套。

王偉曾接受過學院式的專業訓練,有很好的素描寫生基礎,使他處理人物選型以及安排布局關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他以之與中國式的水墨進行有效地結合,就顯得既寫實又寫意,既現實而又浪漫。在用筆方面,他也不一味強調中鋒用筆,而是中鋒側鋒偏鋒以及大面積潑墨渲染並用,人物的面容和衣著顯得空靈自然,因此可以說他畫得很聰明,很從容,不緊張,不焦灼,這種內在的心態也十分影響他筆墨的自由發揮。在色調處理方面,他通過整體結構安排黑、白、灰的關係,減弱西畫式的透視明暗關係,讓人物的面容和手部保持灰調,並處於視覺中心,畫得嚴謹而細緻,人物的服飾和配置的景物則以大寫意、小寫意來完成,畫面出現細與粗、緊與松、工與寫等對比效果。用色方面,並不僵化地非要筆墨完成之後才隨類賦彩,而是隨時用色,隨處用色,墨彩交融,同時又十分節制,不讓大塊色彩奪人眼球,也不一味炫技般地顯示沒骨畫法乃至水彩畫法的技巧,而是根據人物和景物的主題內容需要,以彩破墨,以色狀物。

中國畫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王偉作品透露出恬靜和諧的詩意和強烈豐沛的書寫性。

有人曾集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句子:「白雲初晴,幽鳥相逐;可人如玉,清風與歸。」王偉也善畫女性,尤其是當代仕女,頗能讓人有可人如玉,清風徐來的感覺。他筆下的女性形象清雅端秀,肌膚的質感細膩光潔,神態閑適優雅。如今不少當代女性造像一涉綺麗、一染華彩,便易入俗格,但王偉能夠始終保持一種優雅的分寸感,這與他在審美趣味趨於古典傳統的方向是分不開的。

雖然王偉並沒有在古典文化藝術中有過系統式的深入研究,但他卻有濃重的古典情結。他筆下的花卉可以看出他對宋元明清許多大量的景仰,可以看出他對惲南田、趙之謙、任伯年的心摹手追,閑暇時,他苦練書法,以涵養筆性。近期,他畫的寫意當代畫壇人物頗獲好評,比如齊白石、黃永玉,他能以簡煉純凈的筆墨寫出他們的個性風神,殊為難得。

王偉是有大志的畫家,我們相識交往已十五年了,他有異慧別才,更能異勇猛精進,亦能寧靜淡定,這些都是他成功的基石。筆墨千秋事,得失寸心知。王偉也正在尋找他突破自我的切線。我從心底祝福他。

《藍天白雲悠揚》

《夢裡相思月影中》

《接天蓮葉無窮碧》

王偉作品

王偉作品

《還給我一個童年》

王偉作品

王偉作品

《香巴拉並不遙遠》

後台開放投稿——國畫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 的精彩文章:

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胡適書法作品欣賞!
青年藝術家趙廣禕作品欣賞!

TAG:中國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