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韓國端午祭都幹啥呢?

中國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韓國端午祭都幹啥呢?

端午節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且通過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也成為中國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說到端午, 我們會想到粽葉香飄、艾蒲清脆、紙鳶飛舞等一些美好的畫面。

有關端午的別稱有很多,像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既有避溫驅毒、祈福求祥的美好意願,又有緬懷詩人屈原的深刻內涵。

古書記載,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從這一天起,天氣燥熱,蟲蛇繁殖。

於是人們吃粽子、掛艾葉、划龍舟、戴香包、掛鐘馗、喝雄黃酒,來避開五毒,驅邪避災。

屈原與端午節

湖北秭歸是屈原的家鄉,在這裡有一句老話叫:「端午比年大」。

每到端午節,人們會穿起傳統的服裝,唱起古老的歌謠,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曆五年初五,遭到流放的屈原,聽聞首都被破,萬念俱灰的他選擇以身殉國,自沉汨羅江。

在南朝梁時吳均寫的一部之怪小說《續奇諧記》中講述了:屈原投江後,江邊的百姓害怕屈原的遺體,被魚蝦分食,紛紛向江中傾投米肉,這樣牽出了屈原和粽子的關聯。

儘管早在屈原之前,吃粽子和端午節即已存在,因為屈原高潔的品格,人們更願意相信屈原的故事。

划龍舟也是端午節的傳統民俗之一

早在屈原的故事之前,吳越等地的居民就已經形成了龍舟競渡的習俗,這一原始的競技活動,因為屈原的投江,增加了屈子投江,民眾競相拯救的情節,歷經千百年的傳承與發展,這一活動成為了極具中華民族特色體育活動。

伍子胥與端午節

伍子胥他比屈原早生了200多年,本是楚國人,因其家族在楚國被迫害,輾轉流亡到吳國,後被吳王闔閭重用。

闔閭去世後,伍子胥輔佐吳王夫差,大敗越國後,越王勾踐求和,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反倒在越人挑撥下賜其寶劍自殺。

臨死前,伍子胥留下遺言,要家人在他死後將雙眼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夫差得知後,暴跳如雷,趕忙命令手下將伍子胥的屍體扔進江里。

相傳伍子胥屍體於484年五月初五被投進江里,百姓為其立祠於江上,於每年五月初五祭祀。

據《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曲平」。

足見在當時的吳地,伍子胥的號召力比屈原更強,至今蘇州人在端午節紀念的仍是伍子胥。

在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了闔閭大城,也就是蘇州城的前身,目前也是中國現存唯一一座水陸並聯的城門,對於這樣一位建造了蘇州城的老者,每到端午當地人就會用各種方式紀念他。

關於中國端午的起源,史籍資料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除了紀念屈原和伍子胥的版本,還有說紀念曹娥的,不管哪一種傳說,無疑都豐富了節日的內涵,增添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韓國江陵端午祭

受「漢字文化圈」的影響,我們的鄰國日本、越南、新加坡以及朝鮮半島等等,自古時就開始使用中國的曆法,自然而然也就過上了中國節日。

所以端午節的國際化,早在幾百年前就在中國以外流行開了。

尤其在韓國端午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東海岸的江源到江陵地區,這裡完整保留了朝鮮半島過端午的習俗。

端午祭的形成

據中國晉代陳壽的《三國志·東瀛篇》中記載:「禮國人(當時中國稱朝鮮為禮國)每年5月下旬是要祭拜鬼神,10月收穫時要對天祭祀,整日飲酒、跳舞、玩樂。」

現在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江陵端午祭就是從新羅王朝始開始成為一個固定慶典。同時在朝鮮時代文人南孝溫的《秋江集·秋江冷話》里也有類似祭祀活動的記載。這些慶典均與本地區的有關神話傳說相聯繫,意味著「地區歷史」「地區人物」已成為人們心中敬奉的對象,稱為自己獨立的信仰體系,因而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端午」這個詞來源於中國的端午節,在流傳到韓國的過程中與江陵地區原來存在的祭祀活動結合起來就演變成了如今的「端午祭」。

端午祭發展到現在,成為江原道江陵地區舉行的鄉土神祭,主要是拜祭大關嶺山神和大關嶺國師城隍以及國師女城隍神,它是韓國現存的鄉土神祭中規模最大的,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民俗。整個活動包括祭儀、演戲和遊藝上大部分。祭祀中最有特點的是巫俗祭祀儀式,各種祭禮有25種之多。由女巫用格物姓氏向神表達人的願望,共祝在險峻的大關嶺行路安、全村落安寧、漁農豐收。

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基礎是韓國傳統信仰,其中薩滿教(韓國稱巫教)信仰是最突出的特點。現在這個節日的儀式表演主要有三類:祭祀儀式表演、巫堂(薩滿)表演、面具戲劇表演,它們是最鮮明的,也是被廣泛接受的祭祀活動的文化特徵。

除指定的祭禮、巫祭、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外,江陵地區的端午祭還有眾多的民俗活動,如漢詩創作比賽、鄉土民謠競唱大賽、拔河、摔跤、投壺等;慶祝活動,如煙火遊戲、端午放燈等;夜間活動,如國樂表演、伽琴並唱等。此外還有被稱為「亂場」的商品交易。

在江陵端午祭中,獨特的祭祀活動,男女祭師,通過舞蹈歌唱等方式進行,祭祀按照時間,分為不同的主題進行。

有祈求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的,也有祈求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的,還有祈求仕途順利學業有成的,不同的祭祀會貫穿端午祭始終。

中韓端午的文化差異

韓國江陵端午祭即受到中國端午文化的影響,又與中國的端午習俗有很大不同,它以大韓民族自己的方式結合韓國民眾的需要和審美觀,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與中國節日型慶典不同的是,韓國端午祭是祭祀型慶典,最關鍵的內容是以人為中心的祭祀活動,通過它來增強民眾的凝聚力。

和中國習慣於在端午期間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不同,韓國端午祭按照傳統風俗,要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在歷史上,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以辟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韓國端午祭從現行的儀式、活動期限、規模及其包含的文化內涵分析,與中國的端午節已有原則不同,的確是屬於韓國民眾自己的一項民俗活動。韓國對「端午祭」的定位十分明確:民俗「慶典活動」。它始於端午節的風俗,如今發展成為「常識新文化、探索新生活方式」的現代慶典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風文社 的精彩文章:

商鞅變法中的開阡陌、廢井田,土地私有、允許買賣?

TAG:古風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