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專家反思:印度正在崛起嗎?也許並不是
近日,一位印度經濟專家桑吉夫·辛格發文:India rising? Maybe not.(印度正在崛起?也許並不是)。文中對印度經濟現狀進行了分析,也進行了深入反思。文章指出,近期的印度出現了一系列國際關注的大事。印度總理莫迪在最近的選舉中大獲全勝,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降至5.8%,失業率飆升。第一件事可能被證明對經濟有害,第二件事並不特別重要,第三件事具有誤導性。比GDP和失業率的粗略估計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一直未能解決自身的核心發展挑戰。
首先不考慮報告中的GDP。德里的GDP數據已經讓人難以置信,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對經濟增長太慢的擔憂。但該數據只是一個會計工具,對個人福利沒有直接影響。眾所周知,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規模龐大,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如果更多的人找到了體面的工作,那麼這東西增長可能會很高,但這本身並不重要。
值得慶幸的是,政策辯論已從某種程度上從GDP轉向就業。自印度獨立以來,所有印度政府要麼誇大就業數據,要麼乾脆沒有對其進行衡量。因此,莫迪政府在大選剛結束後就發布了不利的勞工數據,這是一種進步。但是人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據說是創紀錄的6.1%的失業率上。官方數據如此糟糕,以至於無法判斷這是否是一項記錄。更重要的是,如果印度政府推行穩健的政策,失業率將會如此普遍,甚至更多。
考慮到印度各州的人口膨脹和不同的發展水平,勞動力市場進入者的數量應該會超過該國部分地區創造的就業機會,從而導致高即期失業率和長期勞動力遷移。但一些地區和行業的動態招聘將使求職者保持對市場的熱情。
如果參與率達到50%,而且還在下降,失業率只有新公布水平的一半,仍然是一個失敗。大肆宣揚的人口紅利沒有任何價值,因為這麼多新員工在為經濟做出貢獻之前就放棄了,而其他人必須支持他們。撫養比率通常指的是支持退休人員的僱員。在這種情況下,成功的工人必須同時抵消退休人員和許多年輕工人的損失。
莫迪政府在第一屆任期內沒有採取任何有意義的措施來應對民眾參與度下降的問題,而是標榜自己是普通人的捍衛者,同時把對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問題交給了國家。這些邦都失敗了,如果莫迪先生現在不採取果斷行動,印度將無法繁榮。最初的回報令人沮喪。在印度大部分地區,擁有100多名工人的製造業、農業和礦業公司只能在得到政府許可的情況下解僱工人。在其他部門也有一個清關程序。如果公司不能解僱員工,那麼他們自然會對招聘猶豫不決。其結果是勞動力市場無法吸收人口浪潮。
勞工改革已被承諾為莫迪第二任期的議程項目,但只是一個次要問題,沒有觸及必要時縮減規模的關鍵能力。改善營商環境的承諾是無止境的,但如果不進行勞動改革,這些努力將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就業。同樣,擬議中的私有化可以減少浪費的政府開支,但私營企業與公共部門面臨同樣的勞動力限制,而且也不會招聘。
更糟糕的是,人們認為印度需要的是更大的財政赤字或更寬鬆的貨幣環境。財政和貨幣刺激是為害怕改革的政府準備的。如果莫迪總理在第二任期拒絕直接解決勞動力參與問題,那麼印度將浪費整整十年的人口擴張。它對未來經濟領導地位的夢想也將破滅。如此看來,印度真的在崛起嗎?也許並不是眾多印度人所想像的那樣。
※美國算是一個帝國還是一個國家?外國網友:更多是屬於前者
※印度正在成為一個「印度教國家」嗎?宗教多元不見得是印度的優勢
TAG:界通賤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