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奇蹟的兵馬俑,其背後神秘的主人卻很可能是一位女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中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都有許多個,比如西安、洛陽、南京等,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都,而它們所擁有的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比如西安人就經常自豪的說道:「在西安隨便踢一腳都可能踢到千年古磚。」此語誇張成分居多,但也足以可見中國古都在文化遺產領域的底氣。
中國擁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它們跨過歷史長河,展現著中華文明的璀璨。比如出土於河南省汝州的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物之一,它見證著先人們的智慧和他們悲壯而凄美的葬禮;再比如屹立在北方數千年不倒的萬里長征,象徵著古代民族血與淚的交融史和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艱辛歷程。青銅器、金縷玉衣、官窯瓷器……這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在歷史當中塵封,又在歷史當中重現,它們走出黑暗的地下,走向世界,向世界講述中華文明的偉大。
中國的文化遺產實在太過豐富,豐富到一座石窟中的發現,都可以充實整個西方最著名的博物館。中國所擁有的世界性文化遺產有許多,不過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
1974年3月,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西楊村遭遇大旱,村民相繼在村子附近打井尋水,而就是在打井的過程當中,村民發現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坑。在考古隊員的艱辛發掘下,塵封於地下兩千多年的兵馬俑重現世間。
關於兵馬俑,中國人並不陌生,對於這個從小就出現在課文讀物以及電視節目當中的文物,我們都知道它就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是製成兵馬狀的陶俑,不過除此之外,許多人對兵馬俑就沒有更多的了解了,事實上,兵馬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和歷史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關於秦始皇陵兵馬俑,許多學者都不無風趣的稱它為「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目前已經發掘完畢的秦始皇陵一號俑坑已經展現出秦代強大的國力和精湛的工藝,在一號坑中的布局非常巧妙合理,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向西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而像這樣的俑坑,目前已經發現三個。俑坑當中以武士佣為主,大部分手持青銅兵器,身穿鎧甲,即使是陶俑也充滿肅殺之氣,展現著秦軍的強大。
兵馬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殉葬,專家在對俑坑進行發掘初期,通過兵馬俑的數量和規格,以及它就位於始皇陵附近,因此當時大部分考古專家和學者都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史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這段精鍊的描述體現了秦始皇陵的宏偉與秦始皇對它的重視程度,因此這更讓專家相信,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是他為自己打造的「死神軍團」,以保證他在死後也可以縱橫於死者世界。
然而,隨著發掘的深入,考古隊在俑坑當中發現了刻有「羋月」奇異文字的兵俑。在歷史上,羋月是秦昭襄王的母親,也是秦朝最有權力的太后,她曾獨攬大權四十多年,世人尊稱她為「秦宣太后」,而太后之稱,也正是始於她。羋月的地位和權力完全符合兵馬俑殉葬的要求,而且墓中兵馬俑的髮髻等更符合楚國人的習慣,兵馬俑坑面向東方,也就是楚國的方向,如此多的巧合,自然讓許多人專家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宣太后,而非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當然,目前這種說法只是學術界的一種觀點,雖然有許多根據,但還沒有堅實的史料可以證明。
不過,不論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還是秦宣太后,都不影響它在中國和世界上的地位。不管是兵馬俑身上的彩繪,還是它們手中所持的青銅武器,都展現出秦朝強大的國力以及精湛的制陶工藝。如今,我國主要發掘的僅是秦始皇陵一號俑坑,然而發現已經震驚整個世界。1978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特地參觀兵馬俑後讚譽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來華時兩次參觀兵馬俑,並寫下留言說道:「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博物館,從我33年前第一次來訪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祝賀你們在文物保護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
中國政府對兵馬俑高度重視,1981年秦始皇陵被定入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意味著兵馬俑成為世界性文化遺產。而如今,國家已經正式開始對秦始皇陵二號俑坑進行發掘,相信在考古技術進步的今天,可以獲得更偉大的發現。而兵馬俑作為中華文明的符號之一,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是中華文明的底蘊,也是先人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財富。我們應當繼承這份財富,並保護好它們,讓它們繼續傳承下去,讓中華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參考資料:
《史記》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蹟」》
《兵馬俑真正的主人是誰?》
※蓋延:身高八尺力大無窮的猛將,東漢的開國功臣
※這位反清義軍將領投降清軍還曾與日軍議和,後來卻受到世人的讚譽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