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黑鏡》第五季:評分最低的一集,和最迫近的現實

《黑鏡》第五季:評分最低的一集,和最迫近的現實

在 IMDb 上,《瑞秋、潔可和小艾希莉》 (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以下簡稱《瑞秋》)是目前所有《黑鏡》劇集中評分最低的一集,只有 6.2 分。觀眾認為它劇情低幼,「就像是迪士尼頻道製作的庸俗電影」,「明顯是面向年輕女孩的冒險類型」,甚至「還有個美好結局」。編劇 Charlie Brooker 其實有過不少深刻的作品(《全民公敵》S3, Ep6;《你的全部人生經歷》S1, Ep3),這就更讓熟悉《黑鏡》系列的觀眾們感到不解,Brooker 為什麼偏要砸自己的招牌?

包裝在粉絲營救偶像的主線劇情下,《瑞秋》的確有討好年輕受眾的傾向,Brooker 也表示這一集比典型的《黑鏡》劇集更輕,更像是一場「鬧劇」。至於為什麼不再「深刻」,Brooker 在 RadioTimes 的採訪中作出了解釋,「我們很清楚,有些劇集會讓觀眾看得不高興,他們會更喜歡虛無主義的悲觀故事。如果我們一成不變,故事就會變得很容易被預測。」所以這一次,Brooker 想給黑鏡翻個面。

替代人格

《瑞秋》有兩條故事線。首先是流行歌手 Ashley O 對自己「表演人格」的厭惡。在粉絲面前,她戴粉色假髮,穿白色橡膠裙衣,唱不摻雜任何悲觀成分的流行歌,兜售類似「只要堅信自己,你就會無所不能」的過度樂觀。

Ashley O | Netflix

為了謀利,經紀人更是推出了以 Ashley O 為模版所製造的 AI 陪伴型人偶——Ashley Too(小艾希莉)。經紀人團隊將 Ashley O 的整個意識複製並轉移到人偶身上,但 Ashley Too 被「限制器」束縛,只能使用全部意識的 4%。但只是這 4% 的微縮版人格,它就能做和 Ashley O 人設幾乎一模一樣的事。

Ashley Too | Netflix

在流媒體盛行的時代,現場表演成為了音樂產業中最賺錢的環節。但 Ashley O 的反抗讓經紀人不得不變本加厲,「壓縮」人格還不夠,經紀人需要一個完全可替代 Ashley O 真身的虛擬副本 Ashley Eternal。在發布會上,全息投影的虛擬偶像,栩栩如生,能實時更換服裝,變換大小。它不會變老,不知疲倦,音調完美,還能同時在全球各地現身表演。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它是永恆的,完美到「讓你放下那該死的手機」。

這一集集中諷刺了娛樂工業,從「壓縮」到「取代」,偶像的真實人格似乎正在淪為不必要的東西。就像 2013 年的高分科幻片《未來學大會》所展現的那樣,主角接受了形象掃描和數字化存儲的合同,雖然作為數字化演員的生涯得到了永生,但她個人的演員生涯就此終結。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為了應市場需求推出 10 首歌曲,經紀人只能提取處於休克狀態中的 Ashley O 腦中的音符。這些音符一經組合,全是狂躁的宣洩。接入新奇的設備後,經紀人將它們進行變奏、緩和、增加積極性。經過這一番處理後,發怒的夢變成了虛偽的勵志。

自救

故事的另一條線,是粉絲 Rachel。家庭成員關係疏離,加上在學校不受歡迎,Rachel 將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投注到 Ashley O 身上。她甚至渴望 Ashley 能給她 24 小時不間斷的陪伴,於是向爸爸要來了 Ashley Too。

這種娛樂工業用來謀利而製造出來的商品,也正在侵蝕青少年的心智。Rachel 對人偶所說的話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由於聽信了 Ashley Too 過度樂觀的鼓勵,Rachel 最後在學校才藝表演中尷尬收場。

市場需要樂觀,商人就兜售樂觀,用樂觀遮蓋悲觀,也就取消了真實。處在娛樂社會最下游的 Rachel,對這一切照收不誤,而 Ashley O 卻是一個商業肆意捏造的產物。姐姐 Jack 的話點明了這一事實,「這東西就是毒藥,就是商品。」

營救偶像 | Netflix

隨後人偶意外啟動,「限制器」解除後,Ashley Too 獲得了完整的意識,並最終幫助兩姐妹救出了被困的 Ashley O。最後,這位流行巨星如願以償,在酒吧唱起了狂躁搖滾。

有意思的是,Ashley O 最後唱的那首Head Like A Hole,就是她之前的流行代表作On A Roll的藍本。這和她的意識被按需編輯形成了一種互文。另外,Ashley O 的演員麥莉·賽勒斯本人成名於迪士尼頻道的青少年情景喜劇,後來因為狂野轉型備受爭議,這也是編劇啟用麥莉·賽勒斯的主要原因。

複製意識這項科技落在經紀人手裡,它是謀利的工具,被用於束縛 Ashley O 的靈魂和「指導」粉絲的靈魂。但同時,意識副本發起了營救行動,實現了「自救」。在這集顯得輕鬆的警示片中,Brooker 說的仍是「科技如何反噬社會」,但這次他補上了後半句,科技也能讓人們實現自救。

迫近的現實

「如果要說《黑鏡》中的哪一集會最先成真,那肯定是《瑞秋》。」Brooker 笑著說。

雖然意識複製看起來有點遙遠,但和劇集相關的 AI 和虛擬現實等技術在當下卻已經走得很遠。2016 年成立的音樂製作公司 Aiva Technologies,推出了能利用 AI 進行作曲的虛擬作曲家 AIVA。這個作曲 AI 學習了 3 萬首音樂作品,擅長創作古典音樂,還得到了法國作曲家協會(SACEM)的資格認證。而初音未來用機器合成的聲音唱歌也快 12 年了。2012 年,人們就開始用全息影像技術「復活」已故藝術家,在當年的 Coachella 音樂節上,說唱歌手 2Pac 成功復活,和同台歌手一起表演。

The Tupac Hologram | YouTube

Brooker 所說的「最先成真」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劇中所呈現的情節和現實是如此貼近。偶像被名利挾持,身不由己,在娛樂圈裡屢見不鮮。他們只能永遠是唱流行歌的 Ashley O,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成為「該死的萊昂納德·科恩」。孤獨的女孩只能讓自己的情感投放到一個人偶身上,連在才藝表演上也是和偶像一模一樣的打扮,那一刻她彷彿成了又一個 Ashley Too。空洞的娛樂也正在將每一個大腦都雕刻成相同的形狀。

又一個 Ashley Too | Netflix

題圖來源:Netflix

責任編輯:宋德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在《壞血》的故事裡,學會辨別行騙的「夢想」和真誠的「謊言」
離開香港七年後,貿易戰下的阿里巴巴或許要回來了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