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至死未能實現的願望,遭到群臣強烈反對,至今讓人大呼可惜

趙匡胤至死未能實現的願望,遭到群臣強烈反對,至今讓人大呼可惜

開寶九年(976年)三月,宋太祖趙匡胤攜群臣西巡洛陽。此行有兩個目的:一是故地重遊,洛陽是趙匡胤出生的地方,他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二是考察洛陽,為遷都做好準備。

然而,洛陽之行卻成為了趙匡胤最大的遺憾,以至於從洛陽回到都城開封不到半年就暴斃了。這個最大遺憾就是遷都洛陽的目標未能實現,遭到了群臣包括弟弟趙光義的強烈反對。趙匡胤遷都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充分考慮的結果。

開封,戰國時期這裡就是四戰之地,隋朝大運河經汴梁入江淮,使得這裡的交通四通八達。五代時期,開封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四國都城,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到了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開封城牆堅固、道路規整,帝都之氣開始顯現。

當趙匡胤稱帝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開封已然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城市,《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就是最好的證明,「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荊湖之運漕。」

優點越大,往往意味著缺點也很明顯,開封處於平原上,意味著這裡無險可守,需要在周圍駐守大量禁軍,這將給朝廷財政帶來嚴重負擔。反觀洛陽,這裡擁有山川之險,歷史上多次享有國都的地位。

在趙匡胤看來,遷都洛陽將有利於大宋江山穩固。趙匡胤遷都想法剛說出來,隨行群臣大駭,強烈反對。趙匡胤急了,索性在洛陽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兩個月,無論群臣如何勸說,趙匡胤就是不願意起程返都。

萬般無奈之下,群臣請來了救兵趙光義。還沒等趙匡胤把遷都原因說出來時,趙光義一句話讓他一時語塞。趙光義反對遷都,給出的理由是「在德不在險。」趙光義反對的理由引用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和魏武侯兩人曾討論過地理和政治兩個因素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吳起認為,決定一個國家興衰的根本因素在於政治因素,在於君主的遠見卓識,即「在德不在險」。趙光義的反對讓趙匡胤頗感無奈,群臣可以不聽,但弟弟的話不能不聽,否則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聽了趙光義的話後後,趙匡胤仰天長嘆:「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歷史證明了趙匡胤的遠見卓識,為了拱衛開封的安全,唯一辦法就是大量駐軍。時間一久,朝廷財政告急,只能增加賦稅,老百姓苦不堪言。當遷都計劃徹底失敗後,趙匡胤只得返回開封,結果不久就一命嗚呼,原因至今迷霧重重。

參考資料:《宋太祖實錄》、《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72年尼克松訪華,帶來一個絕密情報,指出中國一件絕世寶物下落
「上海皇帝」杜月笙,去世前將欠條燒毀全部,並告戒親人不得追債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