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養老的「智慧」從何而來?

養老的「智慧」從何而來?

置身這家養老社區,彷彿一家「股票市場」。

走進愛照護落地上海的照護之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這塊滿是數據的電子屏,上面24小時滾動著老人的監護信息。愛照護創始人丁勇介紹說,這裡平日的照護工作都會通過數據進行決策。

正如流傳在愛照護內部那句話:我們不相信人,只相信數據。精準的數據分析可以讓老人獲得更便捷和舒適的生活,也能讓老人居家養老成為現實。

受傳統養老習慣和優質養老資源稀缺的雙重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佔據我國養老市場的97%。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人近2.49億,可以說為社區家居養老賦能的智慧養老市場大有可為。

技術與服務相互掣肘,養老成最難業態

2012年初,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智能化養老」的理念,並鼓勵支持開展智慧養老實踐。如今已7年有餘,智能養老的理念也逐漸深化為智慧養老,重心也由體現IT技術轉變為以人為本。

這意味著,智慧養老在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幫其實現健康、便捷、有尊嚴的老年生活。但作為養老產業的細分賽道之一,智慧養老這種新興業態的發展模式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究。

從目前布局智慧養老的初創企業看,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由科技或通訊行業轉型做養老服務;由服務行業拓展做養老服務技術。雖說上述兩種企業發展模式各有利弊,但無疑均未實現信息技術和養老服務的深度結合,單薄的融合使得兩者相互掣肘。

在丁勇看來,「IT技術是一種服務於養老的手段,用以實現養老服務體系的搭建。做養老服務必須要有一套適合自身的服務體系,但單純做未與線下結合的服務體系技術研發,意義並不大。

分析來講,由於當前我國養老服務企業發展規模較小,投入大量資金去做服務體系並不核算,但通過外部合作來搭建通用型服務體系也不能實現對數據的精確解讀。尷尬之餘細想,這未嘗不是至今未有初具規模的智慧養老服務企業出現的原因。

在接受億歐大健康採訪時,丁勇直言,養老服務運營是其見過最難的業態。

養老服務作為一種長期照護,更注重提供生活自立能力的維持和改善,而不是簡單的「代勞」。這種高水平的認知定位決定了養老服務運營的困難程度和精細化操作的需求。丁勇表示,「只有靠技術才能精準解決養老服務問題。」

通過技術手段對線下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老人生活習慣和護理人員工作情況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可以讓失能失智老人享受到更像對待正常人的護理服務,還可讓護理人員為其提供更高效、更精準、更正確的服務,進而實現自身工作的均衡負載。

三大智慧詮釋養老,攻堅照護「硬骨頭」

技術賦能使得智慧養老更加「聰明」。丁勇表示,讓失能失智老人更像正常人生活的數據分析應用、個性化養老服務計劃,以及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效率的技術是智慧養老「聰明」的三大表現。

具體說來,通過對老人生活習慣數據的精準分析,可以研發出改善老人生活的應用產品,如針對帕金森老人的弱輔助機械臂,還可以制定出便捷老人服務的個性計劃,如大小便失禁老人排便需求的提前預知。此外,通過對護理人員與老人的距離、時間等數據的分析,也能判斷出最適合老人的護理人員安排。

綜上,其實不難看出智慧養老的關鍵在於養老而非智慧,目的是從服務端去方便老人。未來通過「智慧」技術把養老服務體系搭建和完善起來,才是養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除此之外,護理人才也是扼住護理服務發展的「咽喉」。據了解,一家功能完備的社區養老機構,大約需要具備9個工種:護理員、護士、全科醫生、康復師、康復治療師、營養師、口腔醫生、心理諮詢師、社工。

丁勇介紹,目前除低頻高質的口腔醫生外,照護之家已全部具備。這即源於外部人才培訓機構的合作輸出,也得益於愛照護內部的人才培養體系。ABC級的人才梯隊,對滿足照護之家各個護理層級需要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而且內部推崇的按件計薪的方式也充分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原來15張床位需要6名照護人員,現在只需要4人。」

在夯實好內部服務基礎後,愛照護開始攻堅認知症照護。該症多指機體正常老化向阿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之間的過渡狀態,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已超千萬,居世界首位,並且每年仍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丁勇介紹,認知症照護是所有照護中最難的,所以它向下可以起到很好的兼容作用,對後期開展中風、帕金森等疾病照護打下基礎。

利用認知障礙老人看待世界角度不同的想法,照護之家為其打造了無人超市。在無人超市中,技術彌補了認知障礙老人的計算能力下降問題,這在減少周圍人對其投來「有色眼鏡」的同時,也為其自認「正常人」營造了友善環境。

無論是以人為本的服務體系、醫養結合的養老配備、還是特殊友善的環境設計,都使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變得越來越智慧。

三種文化定位服務,投入需「長線」思維

近年來,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持下,智慧養老理念已隨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而日益普遍。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寧表示,2017年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2.2萬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5萬億元。

充滿想像力的市場空間,讓智慧養老這條賽道充滿「火藥味」。

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才能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除需具備經得起考驗的服務體系、質控標準,以及用於自身服務體系的IT能力外,企業文化也至關重要。

技術文化、夥伴文化和大雁文化是照護之家的三大內部文化。丁勇介紹,夥伴文化是指在老人入住前會對其家屬進行面試,彼此了解後能像夥伴一樣共同參與老人照護;大雁文化是指在照護過程中,大家互相協同、互相幫助、不離不棄的精神;技術文化是指開篇提及對數據的相信。

在歷經12年發展後,公司官網顯示,愛照護已逐步在日本、韓國、香港、台灣、杭州、寧波、武漢、北京、濟南、重慶、蘭州、南昌、煙台和呼和浩特等城市落地500多個養老社區。從這些城市分布看,多為經濟較為發達、教育程度良好、老齡化程度較重的省會。

「一家照護之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落地大約需要500-600百萬元的硬體設施投入。」丁勇表示,這種「必要性」投入屬於中等水平,早期高端設備的凈投入會在兩到三年內實現回本目前,單講服務的話愛照護已實現盈利,但由於研發投入較重,還尚未實現整體盈利。

儘管公司在照護之家的落地上投入了不少資金,但丁勇仍強調說,家屬才是老人最好的護理員,社區養老始終是家庭養老的補充。「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培訓家屬成為護理員,把養老院開到老人家裡去。」

不鼓勵長期入住、提供上門服務等措施的實施不僅讓老人居家養老更便捷,也讓養老機構的醫療資源緊缺現狀也得以緩解。「目前愛照護的A輪實現了0到1的驗證,後面還有B輪的擴張,C輪的擴張後盈利。因為是基於後端擴張,今後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多。」丁勇說。

可以預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深度演進和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普及,智慧養老將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具有巨大潛力的老齡產業業態,為將來應對老齡社會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智慧養老】系列專訪與選題報道

在銀髮經濟新時代下,我國智慧養老正駛入發展快車道。億歐大健康頻道策划了【智慧養老100 】系列專訪和選題報道,聚焦智慧養老服務新變革,探索智慧化養老新格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遠舢智能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打造行業轉型升級的智慧大腦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