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明古代分布著吳越兩國,為何後世稱江南為「吳」而非「越」?

明明古代分布著吳越兩國,為何後世稱江南為「吳」而非「越」?

春秋戰國時期,江南地區是吳國和越國兩國在爭鋒,這兩者最後誰贏了呢?「卧薪嘗膽」的故事大家應該聽說過吧,是的,最後是越國贏了,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滅吳。

但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後世稱呼江南地區的時候,通常還是稱呼「吳地」,而不是「越地」,當然,如果用兩個字稱呼的話,有「吳越地區」,「吳越民系」這種說法,但如果只用一個字稱呼江南,那還是「吳」。

後來三國時期的孫權,稱帝時選的國號也是「吳」而不是「越」,如果在江南單稱一個「越」,那所指的範圍就很小了,通常指浙江紹興(古稱「越州」),這裡是之前越國的首都。

對了,現在還有個「越劇」。

在周朝時,吳越地區是吳國和越國兩國的領土,經過多年的戰鬥和衝突,吳越兩種文化通過相互接觸融合成為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可以成為「吳越文化」,也可以簡稱為「吳文化」,但不會稱為「越文化」。

這是為什麼?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吳國和中原的關係比較緊密,《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泰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家,立為吳泰伯」,也就是吳國國君的祖先泰伯是商朝時期的諸侯周太王的長子。

這種情況下,通常這個地區就被認為是「吳地」。

那越國呢?越國就有些神秘了,它是古代越部落所建立的國家,建國時間可能非常久(相傳是公元前2032年),不過和中原相對疏離。其實吳越兩國的文化是很像的,《呂氏春秋》就記錄:「夫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習俗同,言語通,我得其地能處之。

除了與中原的親疏關係外,江南不叫「越」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越」的範圍太廣了,先秦古籍中對長江以南的漢地沿海一帶部落統稱之為「越」,文獻上也稱之為百越、諸越,江南地區有「吳越」(在吳地的越人),福建有「閩越」,江西湖南有「揚越」,兩廣有「百越」(現在廣東的簡稱「粵」在古代就通「越」),在「越南」還有「雒越」(現在越南民族的先祖)。

所以,江浙地區只是越人分布的一個地區而已,用「越」來形容這裡不合適了,沒有「吳」精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此人膽小如鼠活活被嚇死,卻還被人們信奉為勇士化身?
1941年,「偽滿皇帝」溥儀的奇葩計劃:逃亡南美擺脫日本控制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