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家的故事 包公不持一硯歸

書法家的故事 包公不持一硯歸

有一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上千古流芳。這就是清正廉潔、萬世景仰的包拯。在宋代,他因整頓吏治、懲治貪官、解除民困而被稱為「包青天」,後世則敬稱他為包公。

包公於公元1040年,他42歲時到端州(今廣東肇慶)任知州,成為端州最高行政長官。他主政端州,政聲斐然,為端州的發展做出了許多傑出貢獻。他還留下了一些不可多得的文化遺迹。其中,七星岩的題字是此刻僅存的包拯手跡,彌足珍貴。《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包拯傳》中還記載有他「不持一硯歸」的事迹。千百年來一向被傳為佳話,之後更衍變為一個美麗的傳說。

端州出產的硯十分珍貴,歷來被作為獻給皇帝的貢品,實行限額開採。過去端州的地方官都以「進貢」名義層層加碼掠奪百姓。包公到任不久,探訪民情,便聽說了這種盤剝硯工的事,針對這種弊病,專門出了一份告示,儆戒官員、士紳不得任意擴大貢硯數目,不準向硯工攤分工錢。這份告示,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包青天」的威名便傳之百里以外。

三年後,包公離任,端城男女老幼都來碼頭送行。一些名流、士紳紛紛攜物相贈,都被包公一一謝絕了。官船在一片讚揚聲中解纜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一個叫羚羊峽的地方。本來風和日麗,天色晴朗。但船過羚羊峽卻風雲突變,烏雲翻滾,濁浪排空。

包公感到事有蹊蹺,心想莫非手下人背著自己私受賄賂,藏於船上?他立刻命家人把隨行人員叫來身邊查問。他的隨從書僮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稟告,我們離開端州之前,當地鄉紳特地送給大人端硯一個,因小的認為是小事,沒有啟稟,私下替大人收了,現放在船上。」

包公一聽,當即命令書僮從速將硯取出。這塊端硯,外包黃布袱,硯身雕龍刻鳳,鴝鵒眼碧綠晶瑩,果然是方好硯。但包公一拿到手,連看也沒看一眼,隨手將端硯拋到江里。說也奇怪,硯一落江,頓時風平浪靜,雲開日出。船開行不久,就在端硯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硯的黃布,掉進水裡,順流而下,一片黃光,之後也成為沙灘。據說此刻肇慶廣利鎮的「硯洲」和沙浦鎮的「黃布沙」就是這樣構成。硯洲和黃布沙離羚羊峽不遠,在廣州至肇慶必經水路上。

包公「不持一硯歸」,正體現了包公的清廉耿介、正直無私,為群眾所讚頌,連端硯也增添了身價。(文章和圖片整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舞知音 的精彩文章:

卧室在西南方位好不好
書法家的故事 張瑞圖裝瘋

TAG:月舞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