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幅古畫,揭開了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樣

一幅古畫,揭開了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樣

「倭寇」這個詞可以說是我們最為不待見的一個詞,「倭寇」在歷史上就是華夏的痛,如今還有很多人用「倭寇」代指東瀛人。

事實上「倭寇」主要指的也是古時的東瀛強盜,也就是在古時漂洋過海在華夏掠奪的那些東瀛蠻夷。

「東瀛」這個詞和「倭寇」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從前都是用「東瀛」來指稱古時的日本(也曾有用扶桑的說法)。

那麼幾百年前的東瀛倭寇到底是啥模樣呢?古人又為何不稱日本人為「東瀛人」或者「扶桑人」而專門用「倭寇」這個詞呢?

在一幅近五百年前的古畫中,就詳細地將古代日本人畫了出來,這幅古畫揭開了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樣。

而為何古人稱日本人為「倭寇」這個問題,專家表示只要看看這幅古畫,就能明白為何古人會用「倭寇」這個詞作為日本人的專用稱呼了。這幅畫名為《抗倭圖捲圖》。

有意思的是這幅古畫如今被日本視為至寶收藏在大學裡,當然他們也有不少的科研團隊和史學家一直在通過這幅畫來研究自己的歷史。這幅古畫長約五米見方,是大明嘉靖朝名家所繪,原本為我國的藝術珍品。

這幅畫如何流入東瀛被其收為己有咱們就在此不表,咱們也來研究下數百年前的日本人到底是個啥模樣吧。

因為此畫為絹質長卷,所以我們就選取畫中的多個局部來逐一介紹。圖一畫的是嘉靖年間浙省海岸某沿海重鎮的城關,城門之上刻有「海防新堡」,可見這是一處海防要塞,一支明軍正身披重甲列隊出城備戰。

不過這隊明軍即將要面對的並不是正規軍,而是一群來自東瀛的「寇」——倭寇。

圖二是先鋒官騎馬摔將士通過拱橋,前方有一持盾拿到的士卒開路,後面緊跟著扛著長矛和戰旗的兵士。

再看圖三,原來前方有村落正遭寇患,一群倭寇正在虜奪燒殺,這些倭寇身上只是簡陋地裹著一塊類似睡衣的布,光著腚子和腳丫典型的浪人模樣,他們就是來自東瀛的賊寇。而嘉靖年間倭寇之患尤為嚴重。

圖四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幫賊寇的模樣,他們全部是禿頭留須,看上去都是禿頂都老兒般模樣,其實這些賊寇都是壯年大漢,禿頭是因為他們有剃去頭頂的習俗。

從這裡可以看出此時的日本人還處於一種半「開化」的狀態,說他們是蠻荒野人吧他們又知道要用塊布遮一遮,說他們已經是文明善化的人吧,他們卻活在靠野蠻掠奪為生的原始法則當中。

圖五中有了對東瀛賊寇的特寫,可以看到這幾個賊頭數目的傢伙長相的確有些「原始」,其中一個彎腰撿拾散落的財物,面上的表情真是讓人想把他踹成肉餅。

通過這幾個局部畫面可以看出畫中的日本人離文明尚有距離,儘管畫中記錄的歷史距今也才不過五百年。

圖六畫的是沿岸的百姓在倭寇侵擾下驚恐奔逃,從他們如見鬼魅般的惶恐神情就可以看出,在他們眼中的日本人真是如惡鬼般恐怖——模樣怪又丑本性還如獸!

圖七畫的是兩隻載滿倭寇的船隻準備登陸,由於當時的日本尚未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因此他們的旗幟是五花八門花花綠綠,所配武器也主要是長矛和東洋尖刀,一般的嘍啰都沒有盔甲裝備。

圖八這個賊寇大概是個小頭目,他身披護甲頭戴盔帽正在指揮嘍啰們登陸,不過這個小頭目也同樣是光著腚兒赤著腳板。

圖九就是從「海防新堡」中出征的明軍與倭寇進行海戰的場景,明軍無論在裝備和船隻方面都比原始的倭寇要強很多,但當時倭寇如同野獸般的死蠻戰力也讓明軍吃了不少苦頭。

這幅畫中的倭寇自然就是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樣,不過,倭寇雖然是日本人(以海盜為主)但卻並不代表當時所有的日本人都是這樣的打扮,那時日本民間的人裝扮是不同於倭寇的,但身材面貌大致就是如此。

再回到為何古人會將他們稱為「倭寇」這個問題,請看圖十左邊:有一個倭寇爬上另外一個倭寇的肩膀瞭望,還用一根長矛作為支撐以防摔倒。

那麼我們知道「倭」在漢語中代表「矮」,而「寇」就是賊人強盜之意,合起來就是「矮矮的賊盜」之意,通過圖十可以得知,當時一支長矛長度近丈余(大約就是不到三米),這兩個日本人加起來才差不多一支長矛的高度,也就是說他們的平均身高大約一米五不到。

還有專家通過對畫中其他兵刃的長度比例推算,認為當時的日本人身高約在一米三上下,因此古人看到這群海盜如同矮人國來的凶寇惡賊,便給他們賜名為「倭寇」,真可謂形象貼切至極也!

(文: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畫說 的精彩文章:

冷軍超寫實油畫,放大10倍,兩個細節輸給80後畫家
齊白石2幅「雙胞胎」畫賣1億,徐悲鴻玩「複印」,草稿賣2億

TAG:有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