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讀書筆記 ||《媽媽的心靈課》—第一篇/第十章

讀書筆記 ||《媽媽的心靈課》—第一篇/第十章

讀書筆記媽媽的心靈課——孩子、家庭與外面世界》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第一篇:母親與小孩/第十章:一步一步認識這個世界

讀書筆記 ||《媽媽的心靈課》—第一篇/第十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寶寶的內心世界是很脆弱的,寶寶對外界的探索是基於內心世界安全,然後像軟體動物一樣慢慢地伸出自己的觸角或者足來試探和了解外面世界。如果外面世界的刺激太大超出了寶寶內心世界的承受範圍,那寶寶會被嚇住的,甚至是退縮回自己內心世界。要知道內心世界和外面世界相對起來,最大特點就是可控,危險係數低,外面世界對於寶寶來說太過陌生,太多不可控因素,也充滿了太多危險。

寶寶內心世界最大的特點就是毫無過多的邏輯可言,會呈現出很多不可思議的想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被孩子的腦洞大開的想法逗樂或者嚇一跳,這是成長必經的階段。但是對於成年人而言,思維具有邏輯性才是正常的,所以很多父母總是忍不住去用現實來否定孩子天方夜譚的想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壓抑孩子因為異想天開所帶來的快感,而導致孩子的創造力消失。當然,如果父母能夠在此時把現實世界引入,並和孩子的想法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這就會讓孩子逐漸地學會去接受現實世界,對現實世界有更多的嘗試。

我們對於成人精神狀況有一個很重要的檢驗指標,就是現實檢驗能力,這是指一個成人是否能把自己想像的事情和現實的事實區分開來,是否會把自己想像的事情認定為是現實。現實檢驗能力就是在這個階段進行培養出來的,寶寶在這個階段過快過多或者過慢過少地接觸現實世界規則,都有可能會造成現實檢驗能力受損

Happy are those whose feet are well planted on the earth and yet who keep the capacity for enjoying intense sensations, even if only in the dreams that are dreamed and remembered.

快樂更多的是現實和內心層面很好整合在一起的體驗,一方面包含著現實的踏實感,一方面包含著能夠享受內心世界愉悅的能力。

這就意味著,我們如果從小過於理智,被過於灌輸現實規則,我們就會失去了對內心世界的體驗和鏈接,所以理智的人很少能體驗到所謂的愉悅或者快樂。這樣問題的根源有可能是因為在小時候,本來應該很好地關注自己內心世界的體驗的時候,卻被父母或者身邊親人種種有意無意的否認或者壓抑內心世界毫無邏輯的感受,孩子在長大過程中就會不斷地去忽視或者否認自己內心當中各種體驗,即使是快樂,都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是不真實的。

The world that we share with the child is also the child"s own imaginative world,and so the child is able to experience it intensely. ……A child"s feet need not be all the time firmly planted on the earth.

成人為什麼會和小孩有代溝啊,那是因為成人在講現實世界的時候,小孩是把聽到的一切套入自己想像的空間當中,所以小孩同樣也會有很強烈的體驗,這也是為什麼成人的邏輯思維有時無法說服孩子的想法。不過真的需要說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嗎?其實還真沒有必要讓孩子去完全接受成人看到的現實世界,而是需要一點點來讓孩子接受。書中講了一個例子,當孩子說想飛的時候,大人是和孩子講道理說人是不會飛呢,還是抱抱孩子舉高高,讓孩子體會到另外一種飛的體驗呢?

這也是在告訴家長在面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想法時,需要的是陪同孩子去想像,陪同孩子尋找到現實和想像的結合點,這才能更好和孩子同頻交流。我們還真不能過於去苛求小孩子就變得像成人那樣很有邏輯性,否則這就會是在磨滅孩子的童真,更加讓孩子不知道怎麼去建設自己的內心世界。

其實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孩子不會腳踏實地,因為孩子隨著自己成長,他會逐漸發展出對現實世界的好奇心,想去研究這個現實世界的,這也是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不需要任何的外在干預,也不需要拔苗助長地把現實世界砸進孩子內心世界裡。

The mother is sharing a specialized bit of the world with her small child, keeping that bit small enough so that the child is not muddled, yet enlarging it very gradually so that the growing capacity of the child to enjoy the world is catered for.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her job. She does it naturally.

飯要一口口地吃,現實也要一點點地接受,這對小孩來說也是一種保護,而不會讓孩子陷入混亂當中。孩子接受現實的能力是慢慢地提升的,媽媽需要隨著孩子這能力提升,而讓孩子慢慢地去接納相應程度的現實,這才會讓孩子去更好地去享受這個世界,認可接納這個世界。

有些成人表現出很急於達成目標,或者無法忍受延遲滿足。這就可能是因為個體在童年期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過快過早地進入現實世界,沒有很好地經歷過一步步接受現實世界的過程,所以個體無法想像一步步達成目標會是多麼煎熬,更不會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願望實現。最後導致了自己內心世界一片混亂,此時又想儘快終結這樣的混亂,而無法忍受一步步理清自己走出來,最終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One is that she takes the trouble to avoid coincidences. Coincidences lead to muddle.

孩子的成長需要平穩過渡,如果很多變化的事情同時發生的話,那就會造成了孩子的混亂。在面對變化的時候,孩子總是需要一些東西做為過渡,或者能讓孩子有掌控感。比如搬家的時候,又給孩子分床睡,那孩子就會經歷多重的分離焦慮,會變得很混亂,很難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了,這種類似情況在收養孩子家庭會經常出現。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那就需要撫養者,最好是媽媽,能夠以包容抱持的態度來耐心地面對孩子內心混亂所出現的各種適應不良,直到孩子找回自己內心的秩序感和掌控感,這過程有可能是很漫長一個過程。

The other thing is that she is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fact and fantasy.

……

In all sorts of ways your clear knowledge of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not real helps the child, because the child is only gradually gett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world is not as imagined, and that imagination is not exactly like the world. Each needs the other.

媽媽分得清事實和幻想會很大程度上幫助到孩子,但這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孩子在經歷一些事情,比如被媽媽罵了,做惡夢了,會對媽媽惡語相向,甚至是對媽媽會施予暴力。那媽媽會認為孩子是真的想去傷害自己,不聽話;還是說孩子還沉浸在自己可怕想像空間,需要時間去分清自己的想像和現實?

當孩子從想像空間中退出來後,孩子其實又會對父母很熱情,很依賴。如果我們此時知道孩子依然沉浸在想像空間里,我們也會理解孩子此時要攻擊的並不是自己深愛的父母,而是想像中害怕恐懼。

但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孩子的一些暴力言行給激怒,甚至是用怒罵或者暴打進行回應。這時,其實連成人也分不清事實和想像,看不到孩子當下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想像空間當中。這樣就會讓孩子更加確認自己的想像就是現實的東西,更加難以從想像空間中退出來。一些極端的例子就像被害妄想、鍾情妄想一樣。

For the lucky infant the world starts off behaving in such a way that it joins up with his imagination, and so the world is woven into the texture of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inner life of the baby is enriched with what is perceived in the external world.

這段話是很有中國太極的喻意。只有在現實世界和孩子內心世界開始慢慢交織融合在一起,孩子的的內心世界也會因為對外面世界的感知而變得充盈起來,但又能分清現實和想像,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這就像中國太極圖的陰陽兩儀一樣,陰陽分明,陰陽相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消長流變,這方得圓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