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為皇帝,為何能做到22年不上朝?
自古以來,皇帝的權力都是至高無上的。當然,做皇帝也是件很「辛苦」的差事,要理政、要為國事操勞,而且必須時常上朝「辦公」。上朝「辦公」本來是皇帝的日常工作,可是就有那麼一位皇帝卻長年不上朝,而且長達28年之久。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可謂史上第一。
朱翊鈞(公元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朱翊鈞在位48年里,曾經連續28年不上朝(按:還有一說是22年),真是匪夷所思。其實,早年的朱翊鈞還是很勤奮的。剛繼位時,他在名臣張居正的輔助下,兢兢業業,處理政事十分勤奮。據史料記載,有一年春天大旱,朱翊鈞聽說只要當朝皇帝能到郊外去跑步,老天爺就會受感動而下雨。為了給百姓求雨,他果然出去跑了20里。想想看,一個皇帝為百姓求雨,還是蠻能拼的。
皇帝勤政就會出政績,萬曆初期的明朝,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可從1592年起,朱翊鈞卻突然開始不上朝了。據史料記載:朱翊鈞不上朝是因為身體不佳,不方便出席各種儀式或活動。而這個理由讓大臣們感到反感,他們認為是皇帝沉迷酒色。朱翊鈞見大臣們不信,就經常和大臣們解釋這個事情,但是朱翊鈞越是解釋,大臣們就越是不信。
天下是皇帝的,皇帝不上朝,誰也拿他沒辦法,可國家大事總得有人管吧!不用擔心,朱翊鈞有三個得力助手:慈聖皇太后、馮保和張居正。慈聖皇太后有著仁慈寬厚的母愛,朱翊鈞對她十分尊重,偶爾她會參與政務,輔佐皇上。馮保,朱翊鈞叫他「大保」,是個能讓他放心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從小到大的一個「伴兒」,雖然馮保大多時候擔任的是管理監督皇帝生活事務的一個角色。而對朱翊鈞影響最大、幫助最大的就是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第一嚴師,張居正做到了極致。朱翊鈞即位以後,國事、政事多半由張居正和他一起處理。正是這種和諧的君臣關係,帶來了十年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萬曆中興」。
由此,朱翊鈞對張居正形成了極大的依賴感,以至於張居正死後,他無所適從,開始怠政起來。據史學家們分析,張居正之死只是朱翊鈞「不上朝」的一個原因,不是最主要的。朱翊鈞怠政「不上朝」最大原因,是他對朝中文官集團徹底失望了。因為失望,他才以「不上朝」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和排斥。從這以後,朱翊鈞不再與文官集團共事,國事、政事任由他們「看著辦」。
就在朱翊鈞待在深宮裡「萬事不理」,導致從內廷到外廷鬧得不可開交之際,遼東後金迅速崛起。後金軍隊不斷出兵南犯,向明軍發動進攻,遼東戰爭爆發。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後金政權正式建國,終於成為明朝的主要威脅。自此,明朝遼東的形勢也隨之每況愈下。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三月,薩爾滸之戰,明軍四路大軍中的三路全軍覆沒,損失九萬人,敗局遂成。
遼東戰爭每年約需銀四百餘萬兩, 朱翊鈞雖然「不上朝」,但國事危急,戰事吃緊,他還是知道的。怎麼辦?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朱翊鈞自萬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後在深宮裡三次下旨:加派全國田賦,時稱「遼餉」。可加派三餉(遼餉、剿餉、練餉)非但無濟於事,反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各地百姓紛紛起來造反、起義。朱翊鈞見狀只是情緒低落、愁眉不展,也不上朝與諸大臣商議退敵興邦之策。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萬曆皇帝朱翊鈞因病駕崩,28年「不上朝」也畫上了句號。
※魏國稱霸戰國,百餘年未逢對手,為何卻落到水淹大梁,國破家亡
TAG:歷史探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