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吃燕窩、阿膠氣色明顯好了,憑什麼說是智商稅?」

「我吃燕窩、阿膠氣色明顯好了,憑什麼說是智商稅?」

圖片來源:pinterest

在清單編輯們的生活里,一天當中沒有哪個時間點比中午 12 點更重要。

在這個時間,我們的文章被推送到幾十萬人的手機里,數分鐘後,後台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留言。每個編輯都心照不宣的一件事是:在點開自己文章下面的留言時,或多或少都帶著一點焦慮和忐忑。

評論是大家對文章內容最直接的反饋,但有時我們也發現,一些評論不自覺地帶有一些邏輯問題和思維偏見。

其實這些問題在日常討論和對話中特別常見卻也容易被忽視,我們今天就整理了其中最典型的 7 種,一起來看:

01

稻草人(The Straw Man)

上周男友突然說,親愛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省點錢,把錢用在刀刃上?聽到這句話的那一秒鐘,我就把最近一兩周的對話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

在清空 618 的第一波購物車時,男友對我買的不少東西好像都表露出了一絲絲 「其實沒必要吧」的質疑;前幾天他看到我抽屜里的口紅,問我:「這麼多你能用得完嗎?」

這些「舊賬」飛快地翻過腦海,我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

你的意思就是不想讓我買東西吧?

男友被我噎得說不出話來。

再舉個例子,我們在《網紅吹風機的 3 大謊言,讓我們氣到跳腳!》這篇文章里,吐槽和深扒了 3 個品牌,它們在宣傳方面都有噱頭大於實效的問題,於是有人問:

「為什麼不說說戴森的吹風機?難道收了人家的錢去踩其他的品牌?」

其實在這兩種情境下,提問題的人都犯了「稻草人謬誤」,也就是斷章取義、歪曲對方的觀點或者憑空捏造一個像稻草人一樣的「假想敵」,然後加以打擊:第一種情況,男友的說法被我曲解成「不想讓我買東西」;第二種則是捏造了「收了錢去踩其他品牌」。

P.S 我認識到自己的邏輯錯誤後就立刻向男友道歉了~

02

虛假原因(False Cause)

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有人吃到第 5 個餅的時候吃飽了,他拍拍肚皮說,應該直接吃第五塊餅,這樣吃完就會飽了。

在《13 個家裡的常見布置,可能讓孩子意外死亡》這篇文章中,我們講了 13 種家居細節的疏漏可能導致兒童出現意外,希望引起家長朋友們的注意。

但有人說:

「所以為什麼要生孩子,這麼麻煩!」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在錯誤歸因。吃餅和吃飽之間、生孩子和孩子出現意外之間確實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吃第五塊餅並不是吃飽的決定性因素,生孩子也並不是孩子發生意外的原因,對孩子的照料不當才是。

同時存在的兩個事物之間未必有因果關係,可能這兩個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一件事情比另一件事情先發生,但不能說明兩個事物肯定存在因果聯繫。

03

不當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

它可能是我們在網路語境中見過最多的一種邏輯謬誤,例子有很多:

《13 個家裡的常見布置,可能讓孩子意外死亡》里有人說:

「我小時候就把手伸進插座,手指甲都燒掉了,還活著。」

emmmm……這個例子只能說明你命大。

《100 個智商稅,珍愛生命,遠離謠言》里有很多類似的評論:

我吃了燕窩,自身免疫力是提高很多,一直沒生病,周圍的孕婦都咳嗽感冒,我完美地避過;月見草油膠囊我吃了也是有效的,不痛經,時間規律了。」

「可是我媽吃了三盒阿膠,身體和氣色明顯變好了啊。」

「防藍光眼鏡對電腦手機重度使用者還是挺有用的,安利過幾個小夥伴了都說讓眼睛舒服很多,老母親用了之後點眼藥水的頻率也大大下降。」

「乳酸菌飲料調理腸胃的功效是確定的啊,我親身體驗並且推薦很多人喝過了。

在許多問題的討論中,很多人可能會陷入這樣的誤區——用個例去代替整體,用個人觀感去否定已經被證實的科學解釋。

比如「我親眼見過 XXX 是真的」,「我一朋友/親戚就這麼做的,一點問題也沒有」,其實在大樣本面前是無效舉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經過驗證的科學數據比個人經驗更可信。

04

不當權威謬誤(The Appeal to Inappropriate Authority)

在《這防脫生髮 3 大謠言,是要謀財害命啊》一文中,因為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何首烏對於治療脫髮的有效性,但有臨床上的藥物不良反應證實了它對人體的肝毒性,因此我們認為口服何首烏及其製劑是不安全的。

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

「作為一個中醫人,必須說一下,何首烏確實有烏髮、強筋骨、利肝腎的作用……具體的中醫理論我就不多解釋了,大家應該可以百度到。」

《100 個智商稅,珍愛生命,遠離謠言》里也有人說:

「何首烏的確沒有生髮功效,但可以讓頭髮變黑。」

還有人說:

「我相信 XX 牌排毒膠囊是可以減肥的,因為某位明星代言人在廣告里這麼說的」。

上面幾個例子里的「權威」都不夠有說服力:中醫需要拿出可以被現代醫學標準所採納的實驗數據;而第 3 個例子里,雖然《廣告法》規定了某些情況下明星代言人對產品問題負有連帶責任,但明星為打廣告而說的話依然屬於「不當權威」。

05

訴諸無知謬誤(Argument from Ignorance)

在《100 個智商稅,珍愛生命,遠離謠言》這篇文章下面有人問:

「你有什麼證據能證明松花粉沒有保健作用?」

「有醫學論文說,存在補充合成膠原蛋白所需氨基酸因此有利於膠原蛋白合成的可能性,既然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那就是有可能的啊。」

這些話翻譯一下就是:

「現在科學也解釋不了這些事情,你能說這些事情就不存在嗎?很有可能它們就是存在的啊!」

其實這個論斷中前半部分是對的,不科學的東西的確不能永遠等同於並不存在。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而推導出一個「很可能存在」的結論,這個推理過程叫作訴諸無知謬誤。

這個謬誤如果推而廣之,則一切包含著可能性的事物皆是真理,最終會導向神秘主義和陰謀論。

06

樂隊花車(Bandwagon)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話:

「你這個年紀最重要的事情是聽父母的話,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都 XX 歲了,身邊的人都結婚生孩子了,你還不著急?」

在《手洗內褲更乾淨?才不是!》這篇文章中我們寫道,高溫機洗內褲對殺菌更有效,但也收到了很多攻擊性評論:

「你能接受你的另一半不給你手洗內褲嗎?」

「上一輩人都是手洗內褲過來的,你是在鄙視歷史嗎?」

「不能接受用洗衣機洗內褲,心裡難道不膈應嘛……」

樂隊花車是一個很形象的英文比喻,這個概念直接翻譯自英文的 Bandwagon,就是指在花車大遊行中搭載樂隊的花車。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台樂隊花車,就代表跟隨、享受這場遊行,所以跳上樂隊花車就意味著——「進入主流」。

接受主流觀點會給人以「安全感」,但是在討論問題的語境下,尤其是對很多顛覆常識的問題的討論,如果我們只堅信主流觀點,就會陷入另一種偏見。

07

人身攻擊(Argument Against the Person)

「這女的肯定是自願的,對他的億萬身家圖謀不軌,他是被仙人跳了!」

「你們寫這篇文章收了多少錢?XX品牌給你們雙倍的價錢!」

「長成這樣還當穿搭博主?」

……

在討論時針對對方的人格、動機、態度、地位、階級或處境等進行評論或攻擊,並以對別人人格的攻擊來取代討論本身,這會把討論變成一種單純的情緒發泄,無助於任何進步和共識的構建。

還記得《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他真的好努力」,這是一句好話嗎?

陳銘在辯論時引用了傳播學裡「Frame of Reference」的概念,提到了「話語中的噪音」,意思是「噪音」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會造成干擾,由此會引起信息的衰減和失真。

在討論、交流時發生的衝突和摩擦,很多時候是「噪音」的問題,認識到這些謬誤和偏差,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

參考文獻:

[1] 《邏輯學導論》[美] 歐文·M·柯匹,卡爾·科恩 著,張建軍 等 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邏輯思維》[美]理查德·尼斯貝特 著,張媚 譯 中信出版社

[3] http://yourlogicalfallacyis.com

·The End·

撰文鹽丁丁呀

設計哪呢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單 的精彩文章:

蘋果情懷殺,小米保衛家,innisfree 眼影不用刷……這期新品可鹽可甜
每天跟她學瑜伽,腿圍從 62cm 瘦到 49cm

TAG: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