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家暴事件:不要讓家成為最危險的地方
5月17日,一段家暴的視頻在網路傳播引發關注,一男子對一女子拳打腳踢,身旁一個男童受驚嚇哭鬧不止。
視頻一經公布迅速引起轟動,據悉,鶴山婦聯一經介入,受害人正在接受治療,嫌疑人已被警方拘留。
難為想像,事發時,這對母子經歷了怎樣的煉獄?
但令不寒而慄的是,家暴永遠只有0次和無數次。
01
家庭暴力,是非常嚴重的犯罪。
但又有多少家長意識到:除了夫妻之間的暴力屬於家庭暴力,對孩子的暴力,也屬於家庭暴力呢?
我們經常接到類似的諮詢:
我也不想打罵孩子,可是每次都控制不住發火,你讓他不要做什麼事情他偏不、任何事情都跟你反著來,現在才三歲半,皮得很,我也不願意打他,也很後悔動了手。
我們家女兒兩歲零10個月,她脾氣特別暴躁,只要出門就不願意走路,就要抱,睡覺,要抱著站起來睡,怎麼打都沒用。
為什麼說打孩子,打到最後孩子都無所謂了。
孩子為了讓自己能夠活下來,身體保護機制自動採取了一種防禦機制——情感隔離,好像你再打他,打得都不是他,這就會經常有人說孩子打皮了。
02
中國政法大學田嵐、何俊萍兩位教授針對「家庭體罰子女現象」的調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
在接受調查的500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歷過家長的體罰。而從體罰的種類看,辱罵佔25%,罰跪佔16%。
家長打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是把暴力當做一種終極手段或者方法,用來解決孩子的問題,還是單純的情緒發泄?
如果暴力並沒有改變孩子,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呢?那麼多家長都說打過孩子了,沒有辦法了......
可見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製造問題。
03
針對兒童習得暴力行為的原因,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曾做過一個實驗。
研究者從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中,各挑選了36名男孩和女孩,並分成三個組。
其中,有一組兒童會觀察成人對波比娃娃施暴的場面。
實驗發現,那些觀察過暴力行為的孩子,其攻擊性,遠高於別的孩子。
當一個孩子成長於家暴環境中時,他每次挨打,都會加深一個信念: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孩子在少年時遭受過嚴重的家庭暴力,長大後有不良行徑的比例遠遠高於那些家庭幸福的孩子。
暴力的負面影響力,遠遠超過他帶來的正面效果。
04
父母要知道,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只有」打「一個方法。
父母首先需要認真地了解個體成長的科學規律,給孩子各階段適當充分的營養。
其次,父母創造更多的讓孩子接觸世界的機會,點滴的積累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後,父母應該精心呵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正視他們的膽怯,我們需要善對孩子們的「為什麼」,千萬不要惱羞成怒。
我們需要習慣問孩子「為什麼」,這就是為他們創造了思考和表達的機會;我們需要接受孩子的想法和我們不同,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和探索的興趣。
05
父母應該保持積極向上學習的心態。態度對了,方法可以有無窮多;態度錯了方法再多也無用。
當我們對了,對世界的看法對了,做人的態度對了,孩子也就對了。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而最有力量的教育則無痕。
把自己做好,把自己豐富起來,就能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中,傳遞正向價值。
從現在起,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父母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教育孩子,從不吼不叫好好和孩子說話開始。
很多時候孩子沒有選擇,但是父母有。只要父母願意,就隨時有機會成為更好的父母。
(本文授權轉載於公眾號蘭海說成長)
更多熱文
這4處遊玩場所一定要警惕!
如何教孩子面對生命中的每次告別?
熱門微課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為什麼孩子容易「玻璃心」?該如何增強他的自信?
※你是我永遠的好朋友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