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單練呼吸運動的方法
文|網路 編輯|禪音
一 腹式逆呼吸運動
1.預備姿勢
正身直立,姿態自然。雙足分開,與肩同寬,足趾,足掌,足跟向前,膝關節自然微曲,脊柱松沉直豎,重心落兩足間,跨根撐開撐圓。手指自然分開,指尖自然下垂,靠近大腿外側。肘關節自然微曲,臂部勿貼身,腋下可容一個立拳地位(即拳眼向上地置於腋下),有利於動作時臂部有迴旋餘地。
做好「虛領頂勁」。要求頭部自然正直;眼平視及遠,眼神要兼顧左右上下;耳要靜聽身後,兼顧左右;下頜微內收(百會穴之前為前頂,如果前頂往上頂,則有頜部仰起之病;,如果後頂往上頂,則有頜部過於內收之病),唇輕閉,齒輕合,舌平放,舌尖輕抵上顎。
項(即頸)要松豎,不強影,不軟弱;兩肩關節鬆開下沉,遙對,鎖骨相對固定;胸部寬舒,自然平正,不凸不凹,不挺胸,也不猴胸;全身放鬆,中心下降,臍下腹部微覺充實。
2. 動作過程
自覺「心靜氣和」後,先將兩手自腿側略微提起,置小腹前,指尖下垂於兩胯根(胯,即腹股溝)前上側,掌根在臍上腹兩側,兩掌距腹部約一個平拳地位(拳眼橫向,稱作平拳,約等於兩個立拳地位),同時緩緩吸氣,小腹微微內收。掌根微著力下沉,掌指自然分開指尖向前,下與足尖相對,指節微上翹,指節的梢節,中間有向掌背後翻之意,使能意勁貫注指尖;肘關節微曲,肘尖有下垂之意。
做動作時,兩肩松沉,微向前蜷,胸背部肌肉鬆沉,大錐有鼓起上提之意,背部肌肉,皮膚即有繃緊的感覺,形成「含胸拔背」的姿勢(外形須平正,勿使有凹胸猴背的形狀)。在肌肉鬆沉的牽引下,脊柱椎骨節節虛虛對準,而又松沉直豎,使骶部有力;胸部肌肉在松沉到腰部時,逐漸下收,外向前合,焦點似乎彙集於腹前正中線,使帶脈(腰部周圍一圈,中醫稱作「帶脈」)有充實和 膨脹的感覺,也使腹部在放鬆狀態下極為充實。腰部自然松沉直豎,胯根鬆開撐圓,膝關節微屈。
大錐(兩肩中間項下脊柱的第一胸錐骨)微向上鼓起,下與長強穴(在脊椎骶關節下三分)對稱勻稱。「虛領頂勁」則與「氣沉丹田」為上下對稱勻稱,形成「心靜用意」,「身正體松」,「上下一條線」,「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屈膝圓擋」的姿勢,達到太極拳運動姿勢的基本要求。這一動作,幅度極小,可用短暫的起吸落呼。
開始學習深呼吸時,對上述動作可以多練幾天,待習慣於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小腹外突(氣沉丹田)後,再練習運動量大的手前平舉動作,即在上面這一姿勢似停非停之際,接做深呼吸動作,過程如下:
(1) 緩緩地,均勻地吸氣,同時兩手緩緩地,均勻地沿足尖方向前平舉,與肩平,寧可手高過肩;肘關節微屈,下垂,使前伸的手臂保持淺弧形,留有伸縮餘地的蓄勢;同時臍下小腹逐漸微微內收。
(2) 緩緩地,均勻地呼氣,同時肘尖邊下沉,邊帶回,下垂至肋前,距離約一個平拳地位,上臂部勿貼身,腋下仍可容一個立拳地位;同時,雙手隨著回收,保持手與肩平,或略低於肩,雙手邊回收邊外旋,使肌肉,關節旋動成兩手心斜向遙對,虎口撐圓,掌心窩形加深,拇,食指指尖上揚。隨即雙手改為微內旋,沿胸前輕輕地用意下按至胯前沉住,距胯前約一個平拳地位,同時臍下小腹逐漸外突。
3、注 意 事 項
(1)首先使中樞神經「松靜」,以導致全身內外的松靜。從心理上安靜下來,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導動作和考慮要領上。
(2) 始終用意識引導動作,綿綿不斷,速度均勻,松靜不用僵力,初練時用自然呼吸,等到動作熟練後用腹式呼吸,逐漸使呼吸和動作自然地結合。
(3) 呼吸要逐漸做到:深,長,細,緩,勻,柔,務須與動作合拍。
(4) 眼須平視,自然地延伸及遠,手在上舉至半途和下按至半途這段時間和空間,眼神須照顧手的動作(頭部須始終正直,「虛領頂勁」不可因動作起落而有俯仰),隨即仍自然地平視及遠,使動眼神經及視神經反覆獲得鍛煉,有助於恢復和增強視力。
(5)如有胸悶,憋氣,頭漲的感覺,即須檢查放鬆的情況加以糾正。如仍有不良反映,須暫時停練腹式呼吸,用自然呼吸來練動作。
(6) 特別冷的天氣和有大風或霧的天氣,在室外不宜練習深呼吸,應改在室內練習。在室內練習時,應先打開窗門,放進新鮮空氣,然後關好窗門,進行練習。
(7) 在綠化地帶練習時,對吸入新鮮空氣和改善視力有利。向陽站立,可以直接接受陽光照射,如果能站在樹叢里,接受陽光透過枝葉的照射,都對健康有益。但須注意勿在夾竹桃等帶毒汁的樹蔭處練拳。
4、 幾 點 說 明
(1)此式的身法,動作和呼吸,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貫穿於整套太極拳的始終。
(2)此式動作簡單易練,拳套則較為複雜難練。如無暇學習拳套或體質過弱不適宜練圈套等,可以每天單獨反覆聯繫此式,以輕鬆舒適為度,逐漸增加到每次連續聯繫約二十分鐘。如果早晚各練一次,效果更好。臨睡前練習更應注意輕鬆舒適,可以幫助易於入眠,睡眠酣暢。治病者如體力許可,每天可多做幾次,每次以不太累乏為度。經常持久地練習此式,也可獲得治病保健,增強體質的目的。
(3)病者或在旅途中不便起立時,也可坐著或平卧練習,但平卧時因重力關係,可以改用「自然腹式呼吸」。
(4) 練習整套太極拳時,此式可以連續練三次,作為練圈套前的準備活動。
(5)運動量要根據個人體力狀況,加以調整,鍛煉方法也要區別對待。例如:患高血壓症患者在練習時,逢手上,舉更須注意輕緩,當手下沉時則應較為注意用意識引導下沉。患胃下垂症和患內臟器官松垂症等,應較為注意在吸氣時小腹內收,胸隔上升,而在呼氣時不強調「氣沉丹田」,隔肌下降。患肝炎症患者切忌練得疲勞,一有疲勞感覺,應即休息,平復後再練,以免舊病複發。
(6) 動作熟練,體質增強後,可以逐漸體會:源動腰脊,勁貫四梢(兩手兩足尖端);手臂似松非松,輕靈中帶有沉著,沉著中帶有輕靈;胸,背,腹部肌肉的弧形松沉,深入到深肌層的運動;骨節的旋動,隨著手的上舉,脊柱骨節間有松展的感覺,隨著手的下按,脊柱骨節對準,有沉而緊的感覺。「氣沉丹田」時,帶脈有充實和膨脹的感覺。其他太極拳的鍛煉要領,凡能結合的都應結合進去,不斷提高鍛煉的效果。
二、腹式順呼吸運動
關於腹式順呼吸運動的練法,即雙手向前上舉與肩平時,為吸氣,用意似乎漸漸送入下腹時,使小腹自然外突;當雙手經沉肘而收回和下按時,為呼氣,小腹自然內收。與腹式逆呼吸的動作相反。其他的要求則是一致的。
腹式逆呼吸的運動量比較腹式順呼吸要大些,可以任選一種來練習,也可以兩者交叉地練習。練太極拳又愛推手發勁動作的就應該採用腹式逆呼吸運動,因為推手時的蓄勁必然是吸氣而小腹內收的,發勁必然是呼氣而小腹外突的。
在練習腹式逆呼吸或腹式順呼吸運動的初期,有時會產生指尖脹,麻和針刺的感覺,甚至背部,手臂,腿部以至全身,似有氣流在迅速運動的感覺。這是氣血暢通前自然地產生的生理現象,其產生可能和練功初期動作生疏,肌肉緊張,末梢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有關。
至於「腹鳴」現象,則是練習引起的胃蠕動增強的表現,對於這些現象,練習者不要驚奇,到工夫熟練後,它會逐漸消失。練氣功產生的「腹鳴」比練太極拳來的早,是因為練氣功的一開始,就用「以意調息」。
太極拳套路熟練後,可以按照拳式呼吸「起吸落呼」,以及「合吸開呼」,「合吸落呼」的原則,使動作和呼吸自然地配合起來,如果在配合過程中感到憋悶,憋氣,必然是姿勢有不太正確的地方,或者有多餘的動作,或者是呼吸和動作不協調,必須加以調整,如仍感覺到不舒服,應該自然呼吸,切勿勉強,總之,太極拳的腹式呼吸必須做到:深,長,細,緩,勻,柔,與動作自然配合。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