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畫中的「禪境」之美

宋畫中的「禪境」之美

蘇軾曾在《東坡志林》中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對王維的詩藝意境作了很好的總結。

其中的「畫中有詩」,

可謂是意境在藝術中的最好呈現!

每個時代的中國畫都有其藝術性,而藝術性中的靈魂就是要體現出意境美。因此,探究中國畫的意境美具有現實意義。

歷代名家作品的意境之美

【宋代】

到了宋代,王維的詩畫結合在蘇軾那裡又進一步得到發揮。蘇軾提倡天真自然,對畫論的貢獻很大。他與同時代的黃庭堅都和禪師交往甚密,其觀點也與禪宗「本自天然不雕琢」的觀點極為契合。

蘇軾《枯木怪石圖》

宋代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浩渺大江中漂來一葉扁舟,一人在船頭垂釣,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遼闊和釣者的悠閑。畫中小舟與大江的對照,虛與實的襯托,使人感到一種「清空寥曠,煙波浩渺」的意境。

馬遠的其他山水畫,同樣也無不在將中國畫的意境表現到底。

馬遠《舉杯玩月圖》

馬遠《梅花書屋》

宋代郭熙的「畫是有形詩」和明代董其昌所謂畫中詞意等論說,儘管歷來對意境從字面上有不同的解釋,但從實際作品的分析和感受上來說,一般都是把意境指作具有空間境象。

范寬深入山川,長居華山、終南山等山林之中,並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岭的雄強氣勢和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創造了中國山水畫的高峰。其山水畫構圖的複雜與高妙、意境的深遠與神秘、山水的氣魄與氣勢、通篇的氣韻、用筆的古樸與骨氣均達到了後人很難超越的境界。

北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

中國畫強調的「意境」,實際上是禪宗極大地推動社會審美層次發展的結果,「意境」和「禪境」在本質上有著一致性。

何為「禪境」?正如青原惟信禪師所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之時,有個入口,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這種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的狀態,便是禪宗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生成的三個階段,實際上也是禪境產生的三個階段。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驚艷千年的宋畫
國畫大師「畫」端午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