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莎的爺爺:芬蘭索米M1931衝鋒槍傳奇,精度令其同輩汗顏
誕生過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輕武器,在衝鋒槍領域,很多軍迷朋友都推崇蘇聯的波波沙,德國的MP40,美國的湯普森以及英國的斯登衝鋒槍。然而無論從出現時間,加工水平,精度表現,以及戰場可靠性指標來全面衡量的話,只有小國芬蘭的一款衝鋒槍能獨佔鰲頭。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索米 M1931衝鋒槍。
芬蘭武器工程師:艾莫.約翰尼斯.萊迪,應芬蘭軍隊的要求,在不太成功的M26衝鋒槍的基礎上,於1930年開發出了改進型號:M1931,通常簡稱為M31式衝鋒槍。設計師本人對M31非常滿意,稱其為索米,而這個單詞在芬蘭語中就是代表「芬蘭」,所以它也被稱為芬蘭衝鋒槍。
該槍憑藉優秀性能,一推出就立刻征服了芬蘭軍方,隨後獲得訂單,1931年便立刻在芬蘭蒂卡科斯基兵工廠投入生產,同年正式進入芬蘭軍隊服役。
由於加工十分複雜,選材也極為苛刻,導致索米衝鋒槍的製造成本十分高昂,難以大量生產,所以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芬蘭軍隊自己裝備的並不多,反倒是出口不少。
在蘇芬戰爭(也叫冬季戰爭)爆發前的1932年到1939年,索米衝鋒槍已經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石油戰爭」,以及西班牙內戰中嶄露頭角。交戰雙方都發現,索米衝鋒槍雖然使用9毫米手槍彈,但是在200米有效射程內精度非常好,如果不追求殺傷力,偶爾打一下300米的目標也能命中。
隨著蘇芬戰爭的到來,面對強大的蘇聯紅軍,芬蘭軍隊不顧一切的採購索米衝鋒槍,這才使得它優秀的性能得以充分發揮,令其名聲大噪,成為當時供不應求的搶手貨。到二戰結束時,索米的總產量達到了十萬支,瑞士和瑞典軍隊都裝備和使用該槍一直到戰後五十年代。
有趣的是,在二戰結束後,芬蘭軍隊於1957年接收了英國贈送的75000支斯登衝鋒槍,然而斯登稀爛的精度和糟糕的寒區可靠性令芬蘭士兵抱怨不斷。在忍受了十幾年之後,終於在1970年還是換回了二戰時期生產的索米衝鋒槍,並一直用到了1985年才將其退役。
從這個意義上說,索米是戰後成建制使用時間最長的二戰衝鋒槍。
索米M31衝鋒槍採用自由槍機工作原理,採取開膛待擊的方式,提高槍械散熱能力。與眾不同的是,索米衝鋒槍的拉機柄位於機匣後部,射手虎口握持位置。在射擊時它保持不動,封閉槍膛後部,避免雜物進入。
其快慢機和保險裝置設置在扳機護圈前部。按上面圖片展示的三種狀態,從上到下分別是,連發,單發,保險狀態。熟練射手無需目測,憑手感就能判斷槍支處於何種狀態。可能看起來不太方便,但用習慣了非常得心應手。
由於選材極為嚴格,每一支索米衝鋒槍所用的木材均為上乘的北歐赤松木,堅固耐用自不必說,外形和舒適度也是值得稱讚的。我們現在圖片上能看到的索米衝鋒槍均為二戰期間生產,即便如此,其木質槍托依然堅固如新,這足以說明芬蘭人對待槍械的態度。
索米衝鋒槍在問世之後,為了追求連發射擊時的穩定性,設計師對其槍口裝置進行了不同改進,現存數量最多的就是圖中左起第一個和第二個槍口樣式。
這種略帶斜度的斜切口樣式,據說能夠降低槍口跳動,但筆者認為,上部開孔的槍口裝置,才對提高射擊穩定性有幫助。
與此同時,索米槍管外部的鏤空散熱套除了保護槍管,避免射手直接接觸槍管外,還間接起到了槍管穩定器的作用,使其可以長時間連發射擊而不會發生槍管彎曲變形的情況。在蘇芬戰爭中有記錄顯示,一個芬蘭士兵使用索米衝鋒槍連續不間斷的發射了3000發子彈,期間沒有發生任何故障。
圖為索米衝鋒槍機匣中部的機械標尺。可以看到SUOMI銘文,廠家的廠標,以及槍身編號。歷經七十多年依然清晰可辨。
索米衝鋒槍使用的彈匣有多種,上圖為20發短彈匣,此外還有36發標準彈匣,50發多排彈匣以及40發和70發彈鼓。如果不在乎重量的話,士兵們更願意用70發彈鼓。但由此也要忍受其4.68千克的份量。
上圖為蘇聯設計師以索米衝鋒槍為原型,研製出的PPD-34和PPD-38衝鋒槍,在這兩款原型槍的基礎上,繼續改進位造出了在蘇德戰場大放異彩的波波沙衝鋒槍、以不太嚴謹的排位來算的話,索米衝鋒槍可以稱得上是波波沙的爺爺輩了。
戰場使用
蘇芬戰爭之後芬蘭迅速倒向德國,並跟隨德軍跨越蘇芬邊境線,以復仇者的姿態出現在蘇聯人面前。而其手中的索米衝鋒槍,成為其最佳識別標誌。
圖為一名芬蘭士兵躲在森林防線後,手持索米衝鋒槍,警惕的望著蘇軍可能出現的方向。作為德國的僕從軍,總是首先遭到蘇軍的突襲和火力打擊。
圖為深入蘇聯境內的芬蘭裝甲部隊,使用的可能是繳獲的蘇制T-26輕型坦克。近處一輛寶馬R35摩托車的后座上,放著一支索米衝鋒槍,因此判斷這應該是一名芬蘭通信兵的隨身武器。
索米衝鋒槍優秀的可靠性和射擊精度,配合70發大彈鼓,經常令對手吃不消,一個人就能形成持續的壓制火力,是極好的自衛武器。
圖為一名芬蘭陸軍軍官展示自己的午餐和隨身裝備,索米衝鋒槍赫然在列,兩枚手榴彈,以及一支魯格P08手槍,當然作為軍官,地圖和指南針也是必不可少的。
圖為一名手持索米衝鋒槍隱蔽在散兵坑中的芬蘭士兵,從凸出的護耳和透氣孔可以判斷,他頭上戴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軍鋼盔的後期版本。作為僕從軍,能分到這樣的物資已經沒有什麼可抱怨的了,但也可以反映出,此時德國人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圖為一場激戰過後,戰壕中已經滿是被炮彈炸斷的樹枝,以及泥土。由於體力耗盡,芬蘭士兵都倒在地上休息,一支索米衝鋒槍就放在身邊。遠處靠戰壕立著一支素質莫辛納甘步槍。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繳獲了大量的莫辛納甘步槍,一支用到二戰結束。
圖為1944年6月30日,一群無助的芬蘭士兵攜帶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和索米衝鋒槍,奉命阻擊蘇軍坦克。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他們所有的犧牲都已是徒勞的。
結語
作為一款優秀的二戰時期的衝鋒槍,因國家太小,所以索米也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但這並不能抹殺這款優秀衝鋒槍的存在價值。儘管芬蘭有一段不太光彩的二戰歷史,但不能無法抹殺其在機械領域的貢獻。至少索米衝鋒槍說明一個問題,只要用心,無論國家大小強弱,都是能做出一款好槍的。
※永世不得翻身的法奸軍團:被德國人當炮灰,全部消失在異國的土地
※美軍頂尖栓動狙擊步槍,雷明頓公司生產,僅靠顏值就秒殺所有對手
TAG:大閱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