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為何存在感很低?明明打仗很厲害,為何始終難有作為
說起來東吳這個國家真的不弱,雖說他們的存在感要比魏國和蜀國低一些,但是當初在三國時期,他們還是打過不少漂亮的戰役的,就比如說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東吳打了兩場,兩場全勝,而且其他戰役也是勝多敗少。
就是這麼一個能打仗的國家,他們在後期卻沒怎麼作為,因此才會存在感那麼低,後來更是被溫水煮青蛙一般,很憋屈的被司馬王朝給滅掉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提出疑問了,明明打仗很厲害的吳國,為何始終難有什麼大作為呢?小編認為以下幾點原因才是關鍵。
首先,他們的領導者思想比較保守,就拿孫權來說,他最大的本事不是打江山而是守江山。其實無論是赤壁之戰,還是夷陵大戰,我們都能看出,吳國雖然是參戰了,但是他們始終都在被動防守,每次都是別人打過來,他們才出兵迎戰,很少有主動發起進攻的時候。
從這點上來說,孫權確實有些保守,而且進取心不是很足。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吳國的整體走向,一直默默無聞,難有什麼大的作為。
其次,吳國有好幾次好時機,都沒能把握住。第一次機會出現在赤壁之戰之後,此時聯軍的部隊打敗曹軍,那時候劉備的力量還是比較弱的,其關鍵性作用的,實際上還是吳軍。此時可以說是吳國絕佳的機會,他們如果在這個時候擴大自己的地盤,相信是不會遇到什麼阻力的。
不過可惜的是,周瑜恰恰就是在這個時候死的,周瑜一死,吳國更沒有一個恰當的領導者統領軍隊開疆擴土,結果反倒是給了劉備機會。
而吳國的第二機會,則是夷陵大戰結束之後出現的,但是這一次,孫權還是沒能抓住機會。夷陵大戰結束之後,吳國實際上是得到不少地盤的,為了奪得荊州,他們又把西邊的防線,推進到了三峽一帶。
可惜,孫權擔心遭到曹操的趁火打劫,又擔心劉備會奮不顧身的給自己來一個反戈一擊,總之,他沒有繼續擴大戰果。從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不難看出,當初的孫權顯然是想多了,如果他當初趁機出去擴大戰果的話,反而是可以獲得更大的成就。
總的來說,東吳之所以那麼能打仗,卻又沒什麼存在感,主要還是和他們領導者的性格有關,而在孫權之後,那些後代的能力又非常有限,被滅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雍正用了啥手段?為何沒造成任何動亂,就搞定了手握重兵的年羹堯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