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坦克弱爆,15輛坦克被一炮炸成渣,真是「移動的棺材」
戰爭的需求,促進了坦克技術的大發展,迎來了二戰中坦克發展的輝煌時期。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坦克部隊成為陸軍獨立的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其主要的突擊和機動力量。蘇德兩個國家更是將坦克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那麼日本在二戰時期,有沒有使用過坦克呢?二戰時期,日本坦克曾在張谷峰、諾門坎曾大量投用過,但遠遠不及邊防軍的坦克規模,更不要說和蘇德坦克相比了。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鬥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
1944年9月15日,美陸戰一師在佩萊利烏島登陸,在攻擊佩萊利烏機場的時候,日本的15輛95式輕型坦克向美軍發動了攻擊, 戰鬥中,美軍發現,穿甲彈對日本坦克似乎無效, 美軍部隊一度陷入了慌亂,但後來看明白了,穿甲彈原來是直接從日本坦克一側打中,又從另外一側穿過去了。氣憤的美軍立馬裝上了高爆彈,於是這15輛坦克就活生生被擊成了渣渣。
二戰日本生產的坦克數量只有5000多輛,還不及蘇聯的年坦克產量,而且絕大多數按照歐美的標準都屬於輕型坦克,日本參考「獨立」號試製的三炮塔重型坦克九五式則因為速度太過緩慢,在生產了4輛之後被放棄,這也是「二戰」前日本陸軍唯一一種超過20噸的坦克。日本的坦克設計和德國的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日軍曾大量聘請德軍專家指導其武器製造,有資料表明日軍曾對德軍的虎式坦克有充分的興趣,甚至讓德國人培訓他們的坦克兵,但是由於鋼鐵資源的不足,生產像德軍那樣的高質量坦克無法實現。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對於陸軍的投入可是非常摳門的,雖然人是制勝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戰爭還是工業水平的比拼。
戰前,日本的鋼產量就已無法滿足其軍需工業及機器製造業的需求,不得不依賴進口。戰爭爆發後,隨著軍工規模不斷擴大,日本更是感到鋼產量嚴重不足,註定了其坦克製造業難有大的作為。也許也是因為作戰理念不同,日本沒有在坦克研製上花太大的心思,所以造出的坦克跟紙糊的一樣脆弱,日本坦克被美國人戲稱為移動的棺材,被歐洲人稱為垃圾坦克,戰鬥力更是渣得爆表。
※飛行員若在訓練中因為機械故障摔了戰機,空軍地勤會被懲罰嗎?
※拉鏈那麼方便!為何我國軍服總是喜歡配扣子?只因這點太重要
TAG:軍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