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卡車沒有車輪——集裝箱發明史

如果卡車沒有車輪——集裝箱發明史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集裝箱只是一個個四四方方用來運貨的巨大金屬盒子,但別看它其貌不揚,集裝箱可是貿易全球化的大功臣。它的出現使得遠距離運輸成本急速下降,為現代物流帶來了巨變,我們如今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全國乃至全球的各種商品,其實都要感謝它。

在集裝箱被發明出來前,世界各地當然也進行著商品貿易和運輸,只是那時整個過程是緩慢而艱難的。裝卸貨物要依靠大量的搬運工人,碼頭從早到晚人潮湧動,貨物長時間堆積在港口倉庫,等到有空船到達,工人們便開始像螞蟻搬家一樣,將堆成小山的貨物裝進麻袋、桶、捆包或者板條箱中,一件一件搬運到船上。港口延誤和堵塞是家常便飯,有時裝卸一艘大船要花上整整一個星期,費力費時又費錢。

這種樸素的運輸方法沿用了好幾個世紀,直到「集裝箱之父」馬爾科姆·麥克萊恩(Malcom McLean)徹底改變了它。

麥克萊恩出生於1915年北卡羅來納東南部的一個小鎮,高中畢業時正值經濟大蕭條,做過一些整理貨架、管理加油站的工作。在那幾年裡他存夠錢買了一輛卡車,1934年開始了自己的運輸業務。他的小生意發展得不錯,沒過多久一輛卡車就變成了五輛。

1937年到1950年初,麥克萊恩將主要精力放在運輸業務上,一步步將其發展為配備1750輛運輸卡車和37個運輸站點的大生意,成為當時美國第五大卡車運輸企業。

1937年的某一天,當他像往常一樣從北卡羅來納州往新澤西州運貨時,看到碼頭工人們花好幾個小時反反覆復裝卸貨物,深感傳統運貨方法是一種對時間和金錢的浪費,正是這次體驗為他日後發明集裝箱埋下了伏筆。

就在麥克萊恩的生意蒸蒸日上時,公路運輸開始限制重量並徵收稅費,麥克萊恩的司機們時常因運載貨物太多而被罰款,他不得不尋找一種更有效的運貨方式。

很快,他有了一些有趣的想法:

為什麼不直接把卡車開到船上,等運到目的地後,再直接把卡車開出來,這樣不就可以省去中間反覆裝卸貨物的時間了嗎?

但卡車輪子太占空間,如果去掉車輪,只保留裝載貨物的「車廂」,是不是就能把它們疊加在一起,一次性運輸大量貨品?

如果自己設計製造一種標準尺寸的箱子豈不是更方便?

只要合理設置各個運輸站點,是不是就可以用運費低廉的輪船運輸替代大部分貨車運輸?

能不能讓卡車和輪船協調合作,進行「聯合運輸」?

……

麥克萊恩並沒有讓這些想法停留在腦海里,他在實際核算後發現,新方法的運輸成本將比傳統方降低90%以上!欣喜萬分的他很快著手開發和測試不同的箱子模型。要設計出一款理想的箱子並不容易,它不僅自重要輕,也要堅固不易變形,還要能便捷地用於輪船的裝卸、堆疊以及卡車的公路運輸。

最終,他敲定了一款箱長33英尺的設計,這就是現代集裝箱的雛形——它容量大、材質堅固、尺寸統一、可疊加、易於裝卸還能上鎖防盜。後來,他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多次改進,讓集裝箱變得更加實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麥克萊恩發明了現代集裝箱,但「用箱子運輸貨物」這種想法並非他的首創,早在18世紀人們就使用方形的箱子來運貨,但那些箱子尺寸較小,規格也不固定,不能被稱作「集裝箱」。

麥克萊恩對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隨即賣掉了自己的卡車業務。1955年,他申請了4200萬美元貸款,用其中的700萬美元購買了一家航運公司——泛大西洋輪船公司。這家公司業務成熟,在許多東部港口城市擁有停泊權。購買後不久,他將公司重新命名為「海陸公司(SeaLand Industries)」。隨後他又購買了油輪「理想X號(Ideal X)」加以改造,使其在裝載15,000噸石油後還能容納58個集裝箱。

1956年4月26日,理想X號離開新澤西開往休斯敦。由於麥克萊恩的船運比傳統運輸方法報價低廉得多,還未抵達目的地就收到了其他公司的貨運訂單。

在理想X號首航成功之後,麥克萊恩又訂購了世界第一艘全集裝箱船「蓋脫威城號(Gateway City)」。1957年10月,蓋脫威城號第一次航行,從新澤西出發前往邁阿密。在集裝箱的幫助下,這艘船的裝卸工作僅依靠兩組碼頭工人就迅速完成了,每小時裝卸量達到30噸,極大地震撼了當時的運輸行業。

麥克萊恩的貢獻不僅僅是發明了集裝箱本身,他還開創了整個集裝箱物流體系。集裝箱運輸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巨大的集裝箱不可能像過去一樣依靠人力搬運,所以必須有塔吊等吊裝工具;另外,要高效流暢地運輸大批量貨物還需要港口、倉庫等一系列環節相互配合。麥克萊恩通過不斷地摸索和調整,不僅解決了用什麼裝的問題,還逐漸建立起了一整套集裝箱運輸方案。

那時集裝箱的發展面臨著許多阻礙。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各家公司集裝箱的尺寸和配件標準不一致。麥克萊恩的海陸公司使用的是33英尺集裝箱,而另一家美森公司(Matson)使用的則是24英尺集裝箱,尺寸不統一不僅會影響集裝箱的堆疊和運輸,也會影響集裝箱船的建造標準。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政府為了能更高效地運輸物資,不斷推動集裝箱標準化。經過了長時間的爭論,197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20英尺定為集裝箱的標準長度,這也成為通行至今的國際標準集裝箱規格,進出口行業中常用到的計量單位「標準箱(TEU)」指的就是這種20英尺集裝箱(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集裝箱行業發展面臨的另外一個阻礙是碼頭工人的抗議。集裝箱的出現砸了許多搬運工人的飯碗,以往需要大量工人才能完成的搬運工作現在只需要一些集裝箱就可以輕鬆搞定。許多工會組織罷工,影響了航運公司的正常工作。好在集裝箱運輸帶來了巨額盈利,後來這些工人獲得了豐厚的遣散費,與航運公司和解了。

麥克萊恩的事業在這段時間裡飛速發展。1966年4月,正值集裝箱誕生10周年,海陸公司的「費爾蘭號(Fairland)」進行了集裝箱船的第一次國際航行,它裝載了236個集裝箱,從美國駛往荷蘭。費爾蘭號的運載效率令許多傳統公司刮目相看,他們隨後都陸陸續續地投入了集裝箱的懷抱之中。集裝箱行業越發繁榮,1968年的集裝箱船已經能夠運載1000個標準集裝箱了。

海陸公司到了1970年共擁有36艘集裝箱船、27000個集裝箱,並聯通美國30多個港口,後來麥克萊恩將它轉賣給雷諾茲工業公司,售價高達1.6億美元。

集裝箱在短短60多年的的時間裡實現了驚人的發展。近年來還出現了具備製冷、加熱或者氣調保鮮(通過調節集裝箱內氣體成分達到保鮮效果)等功能的新型集裝箱,不僅能進一步降低貨物損耗,也豐富了集裝箱可運載的貨物品類。還有一些人發現了集裝箱的另類用法,他們將集裝箱改造為住房、農場、魚塘甚至購物中心,這大概連麥克萊恩自己也沒有料想到吧。

參考資料

1. 海軍.集裝箱之父[J].包裝世界,1996,(第4期).

2. 張敏.集裝箱運輸發展回顧[J].海運情報,2006,(第8期).

3. 本刊編輯部.物流集裝箱化與全球經濟一體化——讀《集裝箱改變世界》[J].集裝箱化,2008,(第7期).

4. https://www.discovercontainers.com/a-complete-history-of-the-shipping-container/

5. https://hbswk.hbs.edu/item/the-truck-driver-wh

作者:折耳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綠豆真的有那麼神?
棉花糖機竟然是牙醫發明的?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