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茶陵人,這樣走過6000年

茶陵人,這樣走過6000年

編者的話:

我是湖南茶陵縣人,最近在學習家鄉的歷史。

如何講一個地方的歷史呢?

與經過了千萬人打磨的中國歷史,截然不同。它只有點點滴滴,支離破碎,很難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然而,透過這些「碎片」,依然可以看到先人不屈的光芒。

茶陵縣,位於湖南東部,與江西交界。屬於羅霄山脈的中段,西邊是衡山,東邊是井岡山。

境內一半是山地,西北、東南高山聳立,中間包圍著丘陵和河谷。從東北到西南,有一條不寬不窄的丘陵通道,與外部相連。最大的河流——洣水,則斬斷群山,從西北流出,匯入湘江。

整體看來,茶陵位於湘贛邊界,是一個略為封閉的地形。這樣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對茶陵影響巨大!

雖然丘陵通道並不寬敞,卻是江西中部進入湖南的必經之地,史稱「吳楚雄關」。(咦,怎麼是「吳楚」呢?稍後我再解釋)

江西北靠長江,是南方地區發展比較早的地方。每逢戰亂,江西人遷移逃難,「略為封閉」的茶陵就是一個不錯的「避風港」。所以,大部分茶陵人,祖上是從江西遷移來的,說的茶陵話也屬於贛語。

但是,茶陵並不是一個真正安全的「避風港」!

因為茶陵的位置偏僻,平地較少,商業不發達,也沒有特殊的物產,所以整體的經濟實力比較弱。而且,地形上只是「略為封閉」,而不是真正的封閉,所以茶陵並沒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護自己。

相反,這裡歷來就是「起義者」的光顧之地。如唐朝的黃巢、宋朝的楊幺、元末的陳友諒、朱元璋、明末的張獻忠、清末的太平軍、還有毛澤東的紅軍、乃至侵華的日軍,都曾打下茶陵。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滄桑故事吧。

【新石器時代】

1995年,考古人員在茶陵發現了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界首鎮火星村獨嶺坳遺址)。出土文物除了陶器外,還有幾顆看似平常的稻穀。一測年份,竟超過6000年以上!居然比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還要長!這個來自「火星」的奇蹟,被稱為「中華第一稻」。

早在十幾年前(1979年),在茶陵的湖裡濕地(嚴塘鎮愛里村),還發現了非常珍貴的野生稻,國內外轟動一時。

有人甚至斷言,茶陵是人類稻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這個說法看起來聳人聽聞,卻並不是完全空穴來風。自古以來,茶陵就廣泛流傳著炎帝神農的故事。

傳說,炎帝在景陽山(今嚴塘石峰仙一帶),發現了茶葉。因此,山叫茶山,水叫茶水,茶水流過的土地就叫茶鄉。炎帝死後,「崩葬茶鄉之尾」,所以得名茶陵。

茶陵是中國唯一以茶命名的縣,有「千年國飲,始於茶陵」之說。2012年,在境內發現了大面積的野生古茶樹群(湖口鎮廠江村),最老的茶樹在800年以上,似乎更加證實這種說法。

此外,還傳說炎帝嘗百草,發現了「茶陵三寶」:白芷生薑大蒜腦。有關炎帝在茶陵的傳說,真是數不勝數,流傳很廣。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歷史書上說,大約4000年前,炎帝被黃帝打敗後,被迫南遷。但是,黃帝活動的區域是黃河流域,距離茶陵有幾千里遠。在遠古時期,炎帝怎麼可能跑這麼遠,來到陌生的南方呢?

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此「炎帝」非彼「炎帝」。茶陵傳說中的「炎帝」,應是南方氏族部落的首領。

【唐以前】

2014年,公安破獲了一起盜墓案,然後順藤摸瓜,在秩堂鎮曉塘村發現了先秦的古城遺址、還有楚人墓和越人墓。這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楚越交界地,是楚國的最南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設置了茶陵縣,屬長沙郡。

公元前125年,漢武帝封長沙王的兒子為「茶陵侯」,始建「茶王城」(火田鎮蓮溪村),是縣治所在地。

西漢末年,王莽改制,曾將茶陵改名為「聲鄉」。

三國時期,茶陵屬湘東郡,歸荊州劉表管轄。208年,赤壁之戰後,吳蜀佔領荊州,湘東郡歸劉備。215年,孫權突然進攻長沙。雙方和談,重新分割荊州,約定以湘江為界,茶陵就歸了東吳。

在這場「借荊州」的大戲中,茶陵可謂是「當事人」。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茶陵的上級行政單位,要麼是長沙,要麼是衡陽,要麼是湘潭。直到1983年起,茶陵才歸株洲管轄。

【唐】

《茶陵州志》記載,唐朝初年,朝廷本打算封茶陵的雲陽山為南嶽。但「宰相」劉晏認為,茶陵的洣水太急,無法走大船,於是改封衡山為南嶽。因此,雲陽山有「古南嶽」之稱。

但民間更願意相信一個傳說:南嶽大帝很喜歡雲陽山,坐在紫薇峰上數山頭,數來數去卻只有71峰,只好放棄,改選了衡山。後來,他才發現,原來忘了屁股下的紫薇峰,後悔不已。於是,他將雲陽山闢為行宮,每年六七月前來避暑。因此,雲陽山香火旺盛,有「南嶽行宮」、「小南嶽」之稱。

唐天寶年間(742—756),一個姓鄧的道士,在有「小泰山」之稱的阜山(1086米),修建道觀。於是這座山被敕封為「鄧阜仙」(高隴、八團交界處)。

唐永泰年間(765—766),茶陵的第一高峰(1405米),被敕封為「泰和仙」(火田鎮卧龍村)。

879年,黃巢的農民起義軍,攻入茶陵。

901年,在唐朝即將滅亡之際,69歲的陳光問,棲身靈岩石窟(嚴塘鎮沙溪村),借月光苦讀,竟考中了進士。

他是茶陵的第一個進士。

唐滅亡後,930年,楚王馬殷的孫子駐軍茶陵,建造馬王城(高隴鎮馬渡村),以防禦東邊的吳國(楊行密所建的南吳)。這裡是楚國與吳國的交界處,所以被稱為「吳楚雄關」。

這個「馬王」建立的楚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的王朝。從此,「楚」是湖南的代稱。所以,「惟楚有才」掛在了嶽麓書院。

【宋朝】

進入宋朝,在第一位「勵志」老進士的鼓舞下,茶陵人突然「開了竅」,湧現出大量進士(宋朝71名)。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朝,茶陵共出了127名進士,被稱為「進士之鄉」。

1008年,知縣建金州城(思聰鄉大興村),設為縣治,一千多年的茶王城從此廢棄。

1132年,岳飛率部追剿匪兵,途徑茶陵,留下了「墨庄」(秩堂鎮合戶村)、「光泉」(高隴鎮光泉村)、「一經堂」(火田鎮五門村)等墨寶。

1211年,茶陵分出南面的幾個鄉,設置為酃[líng]縣。1994年,更名為炎陵縣。

1231年,由知縣劉子邁主持,在洣水江畔修建茶陵城,並設為縣治。洣水繞城而過,稱為「金線吊葫蘆」。第二年,「江水盪決南城」,劉子邁「鑄鐵犀數千斤,置岸側壓之」。

這座800年的宋朝古城,至今仍保留了一段石頭城牆和城門,相當罕見。而與古城同齡的「南浦鐵犀」,則成了茶陵人的精神象徵,俗稱「茶陵牛」。茶陵也稱為「犀城」。

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譚用式考中狀元(潞水鎮龍溪村),是茶陵的第一個狀元。

【元明】

元末,1352年,陳友諒的紅巾軍攻佔茶陵。後來,朱元璋擊敗陳友諒,攻入茶陵,一位名叫劉三吾(1313年—1400年)的老進士歸順,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後被尊為「三老」,封為大學士。

1398年,劉三吾主持科舉考試,上榜者全是南方人,沒有一個北方人。朱元璋大怒,命人重新閱卷,結果卻證明劉三吾判卷無誤。朱元璋更怒,凌遲處死閱卷人,並將劉三吾發配戍邊。當年夏天,朱元璋親自主持殿試,上榜者全部是北方人。從此,明朝的科舉不再「全國統一划線」,而是南北分開考試,稱為「南北榜」。

朱元璋死後,劉三吾得以召還,死後葬於家鄉(腰坡鎮石坡村),陵墓至今保存完好。

從茶陵追隨朱元璋的,還有一個姓李的將領(高隴鎮龍匣村),後來留在了北京。1451年,他4歲的曾孫李東陽,在皇帝面前寫下「龍、鳳、龜、麟」幾個大字,龍顏大悅,抱上龍膝,譽為「神童」。

此後,李東陽(1447年-1516年)一帆風順,15歲中舉,17歲中進士,25歲曾千里回到茶陵探親。1495年,李東陽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機要,掌控朝政長達17年。

他創立了「茶陵詩派」,鼓勵學習古體詩,開創了內容寫實、清新自然的新文風,對後世影響很大。李東陽去世後,獲得了文臣夢寐以求的頂級謚號——文正。

1504年,洣江書院建立(今茶陵一中校內)。這是茶陵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官辦書院。清末時,毀於太平軍,2010年重建。

1525年,進士張治(秩堂鎮毗塘村)編修了第一部《茶陵州志》。1549年,張治(1488-1550)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1637年,一位60歲的老人來到茶陵,遊玩了8天。他去了雲陽山、皇雩仙、靈岩、麻葉洞(至今未找到)等地。他將所見所聞寫進了他的遊記——《徐霞客遊記》。

1643年,張獻忠攻入茶陵。

【清】

雍正年間,彭維新(秩堂鎮石龍村)歷任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兼協辦內閣大學士。他為官清正,雖四度罷官,仍剛正不阿,不改初衷。1650年,71歲的彭維新歸隱家鄉,二十年與世無爭,安然去世。

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合稱為「茶陵四大學士」。有詩讚曰:「一州形勝雄三楚,四相文章冠兩朝」。

1803年,知州在茶水、洣水的交匯處,修建筆支塔(洣江街道榮華村),以「剎水勢,鎮河妖」。這是境內唯一留存至今的古塔,已有200年。

1845年,道光帝為慶祝母后70大壽,特設恩科,蕭錦忠(下東街道東山壩村)狀元及第。

1854年,太平軍攻入茶陵。第二年,廣東天地會起義軍攻佔茶陵,投奔太平軍。

1904年,譚延闓(高隴鎮石床村)參加開封會試獲第一名,成為中國最後一個會元(相當於今天全國高考的第一名),也是湖南在清朝唯一的會元。

譚延闓三任湖南都督,後追隨孫中山,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1928年,譚延闓當選為南京國民政府的第一任主席。

譚延闓擅長楷書,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1929年,孫中山入葬中山陵,他在中山陵碑上寫下:「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第二年譚延闓去世,葬於中山陵旁。

進入近代,大量茶陵人參加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1927年,毛澤東帶著秋收起義的部隊,來到井岡山,打下茶陵,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此後,更多的茶陵人投身革命,寫下了恢宏的篇章。

以上,便是歷經滄桑的茶陵古代史。近代史正在準備,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偉大的征服者,不知葬身何地的蒙古之王——成吉思汗
胡風小傳:上書30萬言,牽連2000人的冤案,三次平反終得雪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