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末期,雖然蜀漢有姜維,曹魏有羊祜,但都比不上東吳大將軍
在三國末期的時候,曹魏、蜀漢和東吳早期的人才早已凋零的差不多了,如曹魏的八虎騎和五子良將,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的江表十二虎臣等。但相對來說,還是曹魏的人才最多,畢竟地盤大人口基數大,加上佔據的優勢當時最精華的地域;而東吳次之,畢竟江東士族眾多,而且在戰亂時期,很多中原地帶的人逃亡到了相對安穩的南方;最弱的就是蜀漢了,原本基礎就薄弱,再加上常年北伐,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但即便到了到了三國末期,三國仍然還是有人才存在的,現在就來盤點三國末期各國的頂級人才。首先來看看蜀漢,蜀漢末期的時候,可以說只剩下姜維了,姜維的父親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冏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也就是說,姜維原本是曹魏的一名小將。
後在諸葛亮兵出祁山之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了諸葛亮。馬謖兵敗街亭後,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回蜀,導致姜維與母親分開。
此後,姜維深受諸葛亮器重,甚至讓姜維統領五六千虎步軍(精銳);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再來看看羊祜,這羊祜應該不能算是單純的魏臣,而應該是魏晉兩朝之臣;羊祜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征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
在之後的十年里,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之後羊祜抱病回到了洛陽,在臨死前推薦杜預代替自己,後來杜預用羊祜留下的戰略,一舉滅了吳國;在慶功宴上,司馬炎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這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最後再來看看吳國的中流砥柱是誰,在吳國末期,蜀國早已亡,吳國失去了盟友,獨力抵擋曹魏(晉國)的壓力,十分艱難;在此之際,陸遜的兒子陸抗站了出來,成為吳國的「守護神」。話說在陸抗20歲時,孫權任命他為建武校尉,領其父陸遜部眾五千人,駐守武昌。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
公元272年,晉武帝司馬炎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令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陸抗為避免腹背受敵,命吳西陵各軍自赤溪至故市構築高牆,內用以圍困步闡,外則抵禦晉援軍,卻不急於攻打西陵城。此時陸抗坐鎮樂鄉,欲親赴西陵督戰。吳諸將聞羊祜率五萬晉軍進至江陵,皆請陸抗至江陵督戰。而陸抗卻說「我寧願放棄江陵而奔赴西陵,何況江陵十分牢固!」遂奔赴西陵。
最終,一切皆如陸抗所料,不僅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這時吳國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軍事。於是羊祜對吳軍採取懷柔政策,每次兩軍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雙方交戰甚至都不像是戰爭,而像是兒戲了;一次陸抗生病,羊祜甚至派人送葯給他。於是一時晉、吳兩國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在陸抗在世之時,不管吳國內部有多亂,不管孫皓有多暴戾,但都不會動陸抗分毫;但生命終有盡時,在陸抗死後,羊祜迅速上書,要求伐吳,但並沒有成功;不久之後,羊祜也病逝了。代替羊祜的杜預,用羊祜所布置的戰略,輕而易舉的就滅了吳國。
在姜維、羊祜和陸抗這三人中,非要分一個上中下等的話,個人認為姜維排在下位,羊祜排在中位,而陸抗排在上位。為何這麼說呢?姜維的確算是有點能力,但這也只是在蜀漢而已,常年北伐,勞民傷財卻沒得到任何實際利益,導致蜀漢內部窮困不堪。羊祜是歷史上典型的「善戰者」,雖無赫赫之功,甚至還有敗績,但卻絲毫沒有影響羊祜的名聲。至於陸抗,就更不用多說了,憑一己之力,以弱小的吳國抵擋晉國多年;後世將陸抗與其父親陸遜合稱為「遜抗」,同為千古名將。
※晉朝一開國元勛,幾乎沒有戰功,卻備受後世所推崇,成為千古名將
※盤點祖巫之下的8大洪荒大巫,有一位靠暴戾之氣嚇跑了昊天上帝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