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考古學家發現吳哥文明衰落新線索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道美媒稱,經過對吳哥窟的圍牆進行發掘,科學家發現了吳哥文明衰落新線索。
據美國《對話》雜誌網站6月3日報道,柬埔寨著名的吳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古迹之一,每年有200多萬名遊客前往參觀。
報道稱,多年來,歷史學家們一直認為吳哥文明的毀滅發生在1431年,當時吳哥王朝的首都被泰國大城王朝洗劫一空,然後遭到廢棄。
有關吳哥王朝的這座都城被廢棄的想法也在十九世紀對吳哥文明的殖民解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一解釋認為吳哥文明已經被柬埔寨人忘卻,任其在叢林中銷蝕。
許多遊客仍然是帶著一種過時的浪漫觀念來到吳哥窟的,認為它只是神秘叢林中的一片荒涼廢墟。
但學者們長期以來一直反對這種解釋,考古證據也正在進一步揭示吳哥文明衰落的過程。這個過程似乎比之前想像的要漫長和複雜得多,也許用「變化」這一辭彙來描述吳哥文明的衰落比「毀滅」這一辭彙更為貼切。
報道稱,通過研究與這座寺廟有關的事件,考古學家能夠看到在吳哥發生的一些更廣泛區域變化的縮影。
吳哥文明發生了什麼?
研究人員認為,吳哥文明是從公元802年開始建立的。它的心臟地帶和都城位於柬埔寨西北部的洞里薩湖畔。
在一個雨水充沛、氣候宜人的時期,吳哥王朝得以建立和發展。當十二世紀初吳哥窟開始興建之時,吳哥文明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
但是到十三世紀末,發生了許多變化。宗教上的轉變破壞了原有的權力結構。與此同時,與中國的海上貿易正在增加。都城進一步南移,靠近現代首都金邊,使統治者得以利用這些經濟機會。
另外,古氣候研究也強調了當時正在發生的地區性環境變化。一系列持續數十年的旱災,加上季風肆虐,擾亂了吳哥旨在獲取和分配雨水的水資源管理網路。
對環繞大吳哥城的護城河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這座都城的精英階層早在十四世紀就已經開始陸續離開,比這座都城遭泰國大城王朝洗劫早了將近100年。
對吳哥窟圍牆的發掘
考古學家於2010年開始對吳哥窟的圍牆進行發掘。據報道,對該地區進行的三維激光掃描顯示,吳哥窟和附近的許多寺廟圍牆內都環繞著一個土堆網格系統。
考古學家對這些網格系統進行了3個季度的挖掘,發現了陶器、壁爐和被燒焦的食物殘渣、可能是地面或道路一部分的柱孔和平躺的石頭等。
報道稱,現在還不清楚是什麼人住在這些網格系統中,因為考古人員還沒有發現能提供居民職業線索的文物。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收集到了燃燒過的有機物殘渣,主要是木炭碎片,它們與不同的土層或特徵的壁爐相關。
利用放射性碳定年法,他們確定了16塊木炭的年代,並利用這些數據建立了一個更精細的年表,能體現人們何時使用寺廟圍牆附近的這塊土地,從而提供了一個關於人類在吳哥窟活動的更細緻入微的認識。
放射性碳日期講述不同的故事
報道稱,數據表明,吳哥窟周圍地區在十一世紀就有人居住,也就是在這座寺廟於十二世紀初開始修建之前。
接下來,吳哥窟圍牆內的地貌,包括其由土堆和池塘構成的網格系統出現了,人們隨後便在這個網格系統中居住。
然後,在放射性碳日期中出現了一個空隙,或者說空白。很難將這個空白在日曆年中確定下來。
但考古學家認為它很可能是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至十四世紀末或十五世紀初。這一空白與吳哥發生的許多變化相吻合。
據報道,根據發掘,在這一時期,這一網格系統似乎已經被廢棄或被改變了用途。
但吳哥窟本身從未被廢棄。吳哥窟周圍地區在十四世紀末或十五世紀初似乎得到重新利用,直到十七世紀或十八世紀。
此前人們認為,吳哥在這一時期遭到了大城王朝的洗劫,後被廢棄。
※中國近億噸級鋼鐵巨頭誕生 產能直逼全球首位
※美對伊朗實施新制裁 伊批特朗普談判邀請是「空話」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