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檢查單看不明白?一篇長文讓你全搞懂
在我們生病就醫時,醫生常常會說,查個血(或者尿、便)常規吧,或者在常規的體檢中,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也往往都是最基本的檢查項目,那麼檢查這些項目到底有什麼用,能夠指征什麼問題呢?今天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血常規
血液是人體在中樞神經調節下由循環系統流經全身各器官的一種紅色粘稠液體,具有輸送營養、陽氣、抗體、激素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排泄廢物、調節水分、體溫等功能。血液中分為無形成分和有形成分兩大部分,無形成分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血漿,而有形成分主要是血細胞。血常規主要是對血液中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粒細胞等的常規檢查,通常對於多種疾病的初步診斷和身體的健康狀況,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化驗單上,通常前面標識的是檢查項目和檢查值,而後面會標註參考值,所謂參考值,就是這個指標用於參考的正常指標範圍,而在檢查值和參考值之間,往往會用向上或者向下的箭頭標識出指標的異常情況(偏高還是偏低)。血常規的檢查項目有一大串,往往看的人眼花繚亂,為大家介紹我們經常能夠用到的幾個指標的臨床意義。
1.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通常這個兩個值如果都出現偏低的情況,可以考慮貧血的問題,當然貧血的病因有很多,還應具體查找引起貧血的原因,從而對症治療。如果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出現升高的情況,在排除頻繁嘔吐、出汗過多,大面積燒傷等情況引起的大量失水而導致的血液濃縮導致的相對增多情況外,還應考慮病理性增多和繼發性增多的可能性。
2. 白細胞:白細胞的數值升高,大家通常會判斷為有細菌感染導致的炎症,通常白細胞升高與C反應蛋白值相互參照,能夠明確診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問題。如果白細胞升高上百倍甚至更多,同時伴有發熱、貧血等癥狀,則應考慮白血病問題。
3. 中性粒細胞比值: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在白細胞中所佔百分比約為50%~70%,中性粒細胞比值的增加或減少,也是一個重要的血常規指標。白細胞的升高,常伴隨中性粒細胞比值的增加,中性粒細胞增多以球菌感染最為多見,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會導致中性粒細胞的增加;而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則常伴隨中性粒細胞的減少,一些傷寒桿菌、分歧桿菌、寄生蟲感染等特殊感染,也會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值得注意。
4. 血小板:血小板是研究凝血和止血障礙的重要指標,同時在血栓形成、動脈硬化、炎症、免疫反應等病理生理過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血常規的重要項目。血小板降低除了原發性的血小板減少症以外,還有可能是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所引起,一些藥物的中度和過敏反應,如氯黴素、甲碸黴素等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藥物,也會導致血小板的減少。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或溶血,急性化膿感染等,都可能引起血小板的增多。
5. 血沉:血沉是指紅細胞的沉降率,通常高血脂、貧血、各種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結核病、急性細菌性感染等,都會導致血細胞沉降率的增快。
尿常規
尿常規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項身體檢查項目。對於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糖尿病、胰腺炎等血液及代謝系統疾病的診斷以及某些藥物的安全性監測、職業病診斷等方面,尿常規檢查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尿液的常規檢查包括尿液酸鹼度檢查,尿比重、尿蛋白、尿沉渣、尿隱血、尿葡萄糖、尿肌酐、尿膽紅素檢查等,篇幅有限,就不把各個指標全都拿出來細說了,簡單來為大家說幾個。
1. 尿葡萄糖:尿糖測定通常應該為陰性,但如果測定出現陽性,則稱之為糖尿,多見於糖尿病人,通常通過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測定,可以確診糖尿病問題。另外,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間質性腎炎等疾病,會導致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也會導致糖尿陽性的出現。
2. 尿蛋白:尿中蛋白質的測定是尿常規檢查的核心項目。如果尿蛋白出現輕微陽性的情況下,首先應考慮劇烈運動、高熱、精神過度緊張、女性妊娠等問題導致的功能性蛋白尿問題,如果排除上述原因,則要考慮腎功能出現問題導致的蛋白尿問題,應注意排查腎臟疾病問題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因。
3. 尿液酸鹼度,尿液的酸鹼度能夠反映腎臟對於血漿和細胞外液維持正常酸鹼性的能力。如果尿液酸鹼度升高,排除服用藥物如碳酸氫鈉等的影響外,還應考慮鹼中毒、高鉀血症、感染性膀胱炎、腎小管性酸中毒等問題可能性;尿液酸鹼度降低則應考慮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酸鹽影響、尿路感染等問題。
4. 尿沉渣管型,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質在腎小管內聚集而成,如果尿液中出現管型,是腎實質發生病變的證據。
便常規
糞便的常規檢查包括外觀檢查、糞隱血檢查、糞膽原檢查、糞便細胞鏡檢等多個項目。對於消化道問題的識別、消化道寄生蟲的排查,診斷黃疸性質等方面,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糞外觀檢查,糞便的外觀檢查可以初步判斷身體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急性腸胃炎常伴隨稀水樣便,而小腸炎症則倉伴有粘液便,而痔瘡、肛裂、下消化道出血等,則常伴有鮮血便、柏油樣便則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指征,膽汁缺乏則可能導致白色陶土樣便。
2. 糞隱血,一般情形,糞便中無可見紅細胞,如出現糞隱血,則可能是消化道潰瘍所導致,另外消化道腫瘤、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等也有可能導致糞隱血陽性。
3. 糞膽原:糞膽原增加多見於溶血性黃疸問題;而如果減少則多見於阻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則可能增多,也可能減少。
4. 糞便細胞鏡檢,糞便細胞的顯微鏡檢查,主要是對油性細胞、原蟲、真菌、寄生蟲卵等進行觀察,以了解整個消化道的功能和病理狀態。
簡單介紹了三大常規檢查的臨床意義,再來說下多久檢查一次的問題:如果您有每年進行體檢的習慣,那麼每年體檢時,對這3項指標進行常規檢查即可,但如果身體出現疾病問題,在需要進行相關檢查時,也應該及時的按需檢查,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大檢查,除了部分檢查項目可以用於確診具體疾病以外,很多檢查項目都是用於疾病的初步診斷或輔助檢查的指標,千萬不要胡亂的對號入座,如果出現相關指標的異常,應當配合醫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排查相關疾病,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清風計劃# #夏季養生正當時#
※高血壓患者為什麼要吃兩種或多種降壓藥?為你詳解高血壓聯合用藥
※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身體有何獲益和風險?李藥師為你講明白
TAG:李藥師談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