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欲讀經,必先靜坐少時」
「欲讀經,必先靜坐少時」,你讀經的時候先靜下心來,然後默念這首偈語,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很多經書前面都有這個開經偈,然後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然後是經書的名字,開始讀誦,一般是這樣。這是一個儀規,也比較如法。
這個開經偈是武則天寫的,武則天過去是一個了不起的修行人,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由於善根非常利,經常和一些法師探討佛法,供養僧人,建寺、印經、齋僧,她做了很多很多佛教的事業,她有一定的根基,她讀誦經典的時候,覺得佛法非常好,她就寫了這個開經偈,因為她是皇帝,有權力,後來很多法師看到這個開經偈,不好給她改,改不了,確實非常了不起,就把她這個開經偈,印到經書前面,作為誦經的前提,先誦開經偈,再誦經文。一般是這樣,在這裡大家一定要知道。再有個別地方,開經偈被別人改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改成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相遇。不知道你們見過這種改法嗎?咱們不要去給他改,因為武則天是唐朝的皇帝,歷代高僧大德看了她的開經偈,都沒有改動。
念完開經偈以後,「方合掌舒經」。就是這個開經偈書上印了,你也可以念,不印也可以念。比如說《佛說阿彌陀經》,拿出《佛說阿彌陀經》來了,先靜坐,靜靜心,合掌,念完了開經偈,這個時候再翻開《佛說阿彌陀經》,這樣念還是比較如法的。這是要求。
下面「讀經必字字理會義解,與心相應,不得草草涉躐」。這個能知道什麼意思嗎?誦經要求解,因為別管他講了什麼意思,不求解,那是一種錯誤的,誦經的目的是願解如來真實義,怎樣才能解如來真實義呢?是通過誦經。我們才開始能做到哪一些呢?我們才開始讀誦經典,不可能馬上把經典的道理搞明白,但是我們需要做到的是什麼呢?依文而入觀。依文入觀什麼意思呢?就是根據經文的含義,而去理解那個道理,最後通過修行功夫的提高,經文揭示的深意,佛法原理,慢慢的就理解了。所以不是說誦經不求甚解,那是錯誤的。比如說,一時佛在舍衛國,與某某,某某,怎麼樣,你一誦這句話的時候,哦,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和某某某要講法,某某某在坐,馬上知道了,這是依文入觀。根據文字而去理解,這叫依文入觀。才開始這是一個入門法,到後面慢慢的,隨著你功夫的提高,哪部經典當中,哪部經文當中的深刻含義,你就會理解了,要慢慢來的,才開始不可能。
「不得草草涉躐」。草草涉躐就是打妄想,念滑句,這個大家知道吧。假如你打妄想,念滑句,你念好多遍,這個經文中到底講了什麼意思,你都搞不清。
——摘自仁清法師弘法視頻《印光法師文鈔 凈土法要》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仁清法師:凡禮拜,必須從容,五體投地,不得急落急起
※仁清法師:在家修行人,外緣牽扯的事情多 必須要學會善巧
TAG:心是蓮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