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讓中國稱臣的強大民族,欺壓中國長達十幾年,最後被中國滅了

一個讓中國稱臣的強大民族,欺壓中國長達十幾年,最後被中國滅了

在中華大地這片廣袤的舞台上,有無數的民族在舞台上登場,以戰爭、融合等多種方式被人們所熟知;而後又因為各種原因從舞台上謝幕。但無論如何,任何一個討論歷史的人都不可能繞過這些曾經謝幕的民族,他們曾經鮮活的身影被歷史永遠銘記,比如突厥族。

提起突厥,很多人可能並不陌生,突厥曾經是匈奴的鄰居,起源於匈奴北的漠北索國,可能是因為臨近匈奴,再加上起源中提到他們是狼的後代,所以突厥族自然也是充滿血性的征戰民族。

這樣一個強大的民族是中原地區在匈奴之後的另一個勁敵。提起突厥族的歷史,就是一個基於游牧奇兵的民族的不斷擴張史。接著游牧民族的地理和種族優勢,突厥族在五代十國和隋朝的時候迅速的發展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到了隋朝,突厥族因為內部首領的紛爭,東、西兩個部分,雖然都是突厥族,卻有著不同的勢力範圍。自然,這個時候的突厥族是沒有和中原的一戰之力的。可到了隋朝末年,中原大地上的戰爭讓兩個突厥族又有了共同的利益,二者開始合併對中原大地虎視眈眈。

正在突厥族不斷擴張自己的軍事實力的時候,中原的隋朝早已名存實亡,在隋末,有不同勢力的起義軍反抗壓迫,用武力戰爭推翻隋煬帝的統治;而後李氏父子乘著起義軍的東風反抗隋軍,在公元618年,李淵從當時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手中接過了長安,建立了唐朝。

中原大地的戰爭讓突厥族看到了機會,他們趁著李氏父子起兵的時候趁機進攻中原,所過之處無不大肆掠奪。這樣一股強勢的隊伍讓李氏父子看到了危機感,突厥族的野性讓他們在戰爭中有著先天的優勢,這個時候的李淵的唐朝才剛剛起步,如果不能穩住這股力量,要成功問主天下則很難很難。

這樣的強大敵人讓李氏父子和當時的部下劉文靜趕緊商量對策,再對比雙方的實力以後,三人一致決定:先向突厥議和,主力拿下中原再做其他打算。就這樣,劉文靜帶著李淵寫給突厥的首領可汗的信,並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前去議和。在當時,這樣的決策雖然讓人覺得有些過於軟弱,卻是結合綜合實力後最明智的決策了。

作為使臣的劉文靜見到突厥的首領可汗首先就表達了李淵的態度,他們願意和突厥議和,一起攻打隋朝,除了土地之外的金銀財寶都歸可汗所有。或許是因為只貪圖眼前利益十分貪財,或許是可汗有其他的打算,總之,可汗聽說了李淵的想法後喜出望外,不僅同意了這個協議,還讓劉文靜帶著突厥族的騎兵支持李淵。

待到唐朝建朝之後,利欲熏心的突厥可汗不僅不滿足於年年進貢的奇珍異寶,還得寸進尺,找各種理由讓李淵進獻財物。高祖李淵因天下還未安定,每次都是強忍滿足。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突厥手握重兵,這樣一股虎視眈眈的勢力是剛建國的唐朝所不能對抗的。

但隨著唐朝建國之後的不斷發展,對於突厥族自然有些「怠慢」,突厥族可汗便再次起了攻略中原的想法,雙方之間有開始了摩擦。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突厥的可汗便帶領著突厥大軍肆無忌憚的從北方來到了唐朝,甚至直接在渭水北岸紮寨。這是李世民登基後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剛剛登基的李世民不僅要面對朝內大臣的反對,還要面對隔著渭水的強敵,實在是分身乏術。雖然有心想和突厥一戰,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因此便和可汗議和,除了各種金銀財寶之外還向突厥稱臣,再就是尉遲敬德大敗突厥大軍,突厥這才撤兵,雙方簽下盟約,達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讓李世民感到了恥辱和危機感,便更加註重唐朝的發展,在朝政上,廣納賢士,有魏徵、長孫無忌等大臣輔佐;在民生上,厲行節約,鼓勵務農,用休養生息的政策讓唐朝的實力大為增長。這個時候的唐朝早已今非昔比,李世民內心的戰鬥血性也按捺不住了。公元629年,大唐的綜合國力得以增強,軍事力量彰顯,軍隊的戰鬥能力大大提升,足以抵抗突厥的侵犯騷擾。

多年的臣服於突厥讓李世民再也忍無可忍,現在的大唐早已今非昔比,李世民在了解了突厥當時的力量後做了精密的準備,任命李靖為首,帶領著大軍主動攻打突厥,給突厥來了個措手不及,一舉攻打到突厥的首都,滅了突厥,甚至還將突厥當時的可汗抓到了長安。

這一勝仗打得不可謂不妙,多年的俯首稱臣終於揚眉吐氣,遺留多年的突厥問題得以解決,這場戰爭也成為李世民顯赫的功績之一。作為我國歷史上文韜武略皆有所得的皇帝之一,在李世民的統治時間,對內「貞觀之治」國富民強,百姓安康;對外一戰解決突厥問題,結束了十二年的恥辱的稱臣歷史,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男子,拿根白蘿蔔請專家鑒定,專家經過再三確認:只能上交收藏
開國名將一生為國征戰,卻因一顆薏仁,戰死沙場後,被大罵是貪官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