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姓氏文化探源之申姓文化起源及其歷史名人有哪些?

姓氏文化探源之申姓文化起源及其歷史名人有哪些?

申姓氏起源及其文化淵源十分複雜。下面和各位先聊聊起源。

源於姜姓

出自姜姓。遠古的時候炎帝神農氏出生於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孫後裔申呂,被周王封於申(在今河南南陽市北),隨後建立申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世代相傳以申氏為姓。

源於朝鮮族

朝鮮族申氏有兩支本貫,一是王氏高麗開國君主太祖王建時期的大將軍、長節公申祟謙,及其裔孫高麗檢校軍紀監申成勇,是朝鮮民族中申氏的正宗鼻祖。申祟謙的封地在平山志妙寺(今韓國平山),申成勇的封地在高靈(今韓國高靈郡)。該支申氏本貫以平山為本貫、分衍有高靈本貫。二是高麗王朝早期的申英美,時任杖志護長之官,其後裔分衍有殷風、全安、梨川、神川、谷城、朔寧、昌州、臣昌等數支本貫。

實際上,雖然朝鮮人、韓國人皆稱鮮族申氏有一百零三支本源,實際上只有兩支本貫,即上述的平山、殷風兩支本貫。而這兩支申氏族人的先祖,皆是魏、晉時期遷居渤海國的漢族申氏族人後裔,屬於後被契丹遼國滅亡的渤海國遺民,根本就不是辰韓六個部落中任何一部之民。

渤海國遺民在被高麗太祖王所接收後,申氏族人在王建領導下的原弓裔軍隊服役,後協助王建滅新羅國,建立了有四百餘年歷史的高麗朝鮮。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申氏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今分布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鄲兩市的蒙古族申氏,世稱「銅鍋申」、「鍋片申」,傳其始祖為申璟,蒙名失考。

據其族人自己的傳說,申璟是元順帝孛爾只斤·妥鏷貼睦爾的胞叔,精通漢文,原來的漢姓為「曰」,以「璟」為漢名,時號「老曰公」,為朝廷重臣,德高望重。曰璟生了十八個兒子,分別叫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臨、文翰、文簡、文瑞、文憲、文義。結果後來有奸臣誣告,說朝中重要部門都有老曰家人,有謀反之患。皇帝聽信讒言,下旨滿門抄斬,時老曰公年邁在家頤養天年,軍隊領旨直撲曰家而來。帶隊將領不忍殺害忠良便事先派人密報老曰公。老曰公急密召十八子回家,家人剛聚齊便聞追兵殺到,時老祖奶奶正在使雙刀剁餃子餡,急中生智,提雙刀奔向曰家大門,手起刀落,在「曰府」的「曰」字正中砍下一豎。此刻,軍隊也到了曰家祠堂。祖奶奶告訴軍隊這裡申家而不是曰家,帶隊將領心知肚明,抬頭看了一下府額楣牌後,便埋怨路探帶錯了地方,轉而率隊他走。這樣就為曰家逃亡贏得了時間。為日後團聚有憑,老曰家人便將飯鍋摔破,正好十八片,改以「申」為姓,以不再入朝做官為訓,十八子各執一片四下逃亡。斗轉星移,若干年後家人陸續返鄉,最後十七子及後裔聚齊,鍋片少了一片。據說,少的這一片是曰家最小的兒子,他向北一直逃到了內蒙古,因年幼記憶模糊,改了田氏。這就是蒙古族「鍋片申」申氏一族和內蒙田氏的來源。

第二,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的記載蒙古族徹穆袞氏,亦稱 申佳氏、沈谷氏、沈佳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山只昆部,以姓為氏,金國滅亡後被裹脅入蒙古部族,並融合於蒙古族中,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復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emgun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徹穆袞氏多冠漢姓為申氏、沈氏等。

除此之外申姓還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白族、京族、苗族、侗族、裕固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申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申氏,世代相傳至今。

先祖

曰憬

據晉冀豫交界地區的部分申姓族譜記載,當地申姓祖先來由是蒙古皇族後裔、元朝末代潞王曰憬。據「故元潞王太始祖璟公墓志銘」記載和《元史》「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賜太宗窩闊台之孫、闊出之子小薛大王牧地於潞州上黨」的推斷、考證,上黨申姓始祖當為元皇的窩闊台宗族後裔。當時明軍北上勢如破竹,「元帝遷往和林,元裔殺戮殆盡,公藩潞乃 攜眷避兵屯留,而絳州,為存宗嗣計,故改曰姓申,折銅鍋十 八塊」。其十八個兒子除了最小的兒子隨蒙古風俗留在父親身邊外,各自出走,遷往山西各處。後明代建立,幾次移民中,此支申姓後裔又隨移民遷往各省。以晉冀豫魯蘇最多。現今當地申姓多稱自己為「銅鍋申」「鍋片申」等。

歷史人物

就是中國一個老資格的名門著姓。春秋戰國時期即名人薈萃,為他姓難以比擬,今日為您介紹申時行與申包胥。

申包胥

申氏,名包胥,又稱王孫包胥,生卒年待考。春秋時楚國大夫。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春秋時代是"亂臣賊子"迭出的時代,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湧現出申包胥這樣一個執著、忘我的愛國忠臣,正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個那個時代,更照亮了中國歷史。

當好友伍子胥言"我必覆楚"時,申包胥則謂"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興之。"申包胥沒有阻止伍子胥實現他的"義",而是去踐行一個更大的"義"--對國家的忠誠。

在楚國國都陷落、昭王出奔,申包胥"不受命"就一個人來到秦國請求援助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跖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於秦庭。"秦哀公沒有立即答應,於是"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終於打動了"素沉湎,不恤國事"的秦哀公。可見,申包胥對於國家的忠誠是執著而又熱烈的,到了完全不顧自己生死的地步。

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興楚成功後,申包胥簡單的以"非為身、非為名、非賣勇"婉拒昭王的賞賜並退隱。從申包胥先前的作為來看,斷不會貪圖名利,且楚昭王是一個較為賢明仁善的君王,申包胥功成身退,可知不是出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原因,而是出於真心。這表明申包胥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盡自己的一份職責,是出於對祖國的真心的忠誠。而在時隔近三十年後,又不辭勞苦出使越國,為越國滅吳做出了貢獻。

在那個"禮樂崩壞",臣弒君、子弒父的時代,在那個各國人才為了自己的恩怨或者施展抱負紛紛遊走他國的年代,申包胥始終盡忠於自己的祖國--楚國,以自己的行為詮釋了"忠"的涵義,為後世確立了一個忠臣的典範。

申時行

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中國長洲(今吳縣)人。明代詩文家。   申時行祖父從小過繼於徐姓舅家,故時行幼時姓徐,中狀元後歸宗姓申。   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第一,授修撰,歷任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受知於內閣首輔張居正。   萬曆五年(1577),由禮部右侍郎改為吏部左侍郎,翌年三月兼東閣大學申時行墓士,參與機務,不久又升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累進少傅兼太子大傅、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成為朝廷首輔。申時行老練穩重,熟諳政術。張居正改革弊政時,保守派紛紛被罷官貶謫,因時行「蘊藉不立岸異」,反而步步陞官。

萬曆十一年成為內閣首輔後,政務寬大,能容納人,世稱長者。然務承帝旨,不能有所匡正,一切務為簡易,「上下恬熙,法紀漸不振」。為相九年,於萬曆十九年告老還鄉。直至萬曆四十二年,神宗還派行人存問,詔書到蘇州,時行已逝世。加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詔贈太師。謚「文定」,賜葬吳山之陽。《四庫全書總目》說「其相業無咎無譽,詩文亦如其人」。   申時行五十七歲離相位,八十歲壽終,二十多年間,時與故人遺老流連吟詠,文藻婉麗。《明史》有其傳。著作有《書經講義會編》、《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大明會典》、《召對錄》、《綸扉奏草》、《申定公賜閑堂遺墨》、《申文定公集》等。二子亦有文名。

姓氏文化

宗祠對聯

姓啟申國;望出琅玡

全聯典指申氏的源流和郡望。

文武是憲;黃老為宗

上聯典指西周宣王的舅父申伯,為賢卿士,在謝地築城,大臣尹吉甫作《崧高》詩贈他,有句「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下聯典指戰國時期思想家申不害,鄭國京地人,法家學派主要代表之一。韓昭侯時,任相十五年,使韓「國治兵強」。其學本於黃老(黃帝、老子的道家思想)而主刑名,即主張循名責實,慎賞明罰,加強君主專制。著有《申子》六篇。

安邦偉業;戡亂宏才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楚國貴族申包胥,與伍子胥為知交。伍子胥將要逃奔吳國時對他說「我一定要顛覆楚國!」他說「你能顛覆楚國,我一定能讓它復興!」後來,吳國用伍子胥計攻楚國,申包胥到秦國求救,在宮廷痛哭七晝夜,水米不入口,終於使秦國發兵救楚。楚昭王返國賞功時,他逃避而不領受。下聯典指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奄地人申香,身材高大,多力善射,苻堅曾任他為拂蓋郎。

字輩排行

河南太康申氏字輩「林田運本(繼)貴華西……」

河南信陽申氏字輩「仁義禮志信」。

河南遂平申氏字輩「國全清新修」。

河南固始申氏字輩「慶光明道永昌」。

河南淮陽申氏字輩「玉廣兆明國增」。

河南浚縣申氏字輩「永文希寶明存德」。

河南林州申氏字輩「天德長保元善永懷」。

河南鄭州申氏字輩「學廣懷文子大進金殿書如雨開元先知運信應同建善繼述祖中(宗)傳」。

河南安陽申氏字輩「亨通朝國士吉文尚在克有善天家慶時開登大選萬世永豐庭租德揚輝遠忠繼才長」。

河南濮陽申氏字輩「........朝君茂才.......」

山東濟寧申氏字輩「繼鳴振家本,徳傳偉延常」

山東鄄城申氏字輩「崇廣明景玉……」

山東梁山、東平申氏字輩「廣忠厚生……」

山東萊蕪申氏字輩「可曰樂立君」。

山東棗莊申氏字輩「玉鳳鳴振金志」。

山東曹縣申氏字輩「景志古傳世端」。

山東德州申氏字輩「如亭登洪永清德」。

山東聊城申氏字輩「保洪生之正大光明」。

山東冠縣申氏字輩「懷成國建華宗偉顏英耀運夏輝永恆」

山東巨野申氏字輩

一支「儒英廼昭景玉和龍」;

二支「思漢振慶景玉和龍」。

圖 | 網路

文 | 譚論古今

傳承姓氏文化

弘揚中華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古今聘禮習俗有哪些?聊聊那些年聘禮那些事,有沒有你家鄉習俗?
他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詩人,英明一世卻教出荒唐逆子做漢奸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