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前,常會發出一種聲音!這是最後的告別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類經》、《黃帝內經素問·校注》、《黃帝內經集注》、《生理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這篇文說,我們繼續深挖祖國傳統醫學經典,探索無盡的生命奧秘。
人間最苦,莫若生離死別。病榻前,原本血脈相連的兩個人,此刻卻要陰陽相隔。那徹骨之痛,非常人可以感受。
若是配偶離去,從此勞燕單飛;若是父母離去,從此世間無依;若是子女離去,從此生無所戀。
對於死亡,我們縱然不願面對,卻又必須面對。這是人生必經的轉折。雖然冷漠如秋冬的寒霜,卻也是人生旅途必見的風景。
其實,你知道嗎?對逝者而言,在生命最後消逝之際,他們也會有一些信號給我們。儘管這些信號,很可能是無意識的行為,但是它們卻提醒我們,到了告別的最後時刻,切莫不要錯過。
這個信號是什麼?這篇文說,筆者給您談其中一個,這就是打嗝。
沒錯。就是打嗝。至親離開人世前 ,病榻上的他們,常常會打嗝。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黃帝內經》中《素問》里的「三部九侯論」。其中一句話說得好:「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噦噫」。
「三部九侯論」講的是中醫診法。這句話中的「七診」,指的是「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熱、獨寒、獨陷下」這七種和疾病相關的脈象。古人在這篇經文里談到了這「七診」和脈候之間的關係。其中,如果七診之病脈出現了,同時脈候有敗壞的現象,這就是死征。死的時候,人會「噦噫」。這個「噦噫」,說的就是打嗝。
為什麼會這樣呢?中醫學是這樣認為的,即,我們的五臟之氣,借胃氣的鼓舞支持,才會順利升發,運行至寸口。所以,古人在判斷一個人的脈象是好是壞的時候,主要看其脈象有沒有「胃氣」。有「胃氣」,說明後天之本未絕,人有一救。沒有胃氣,露出了「真藏脈」,這人就要死了。所以,一個人活著,離不開胃氣。當然,當一個人即將去世的時候,也必然是胃氣敗絕的時候。胃氣敗絕了是什麼體現呢?就是胃氣上逆,於是就開始打嗝了。
對此,《類經》特別註明說,噦出於胃,意味著土氣衰敗。噫出於心,意味著心陽為陰邪所勝。這個時候的人,就要死亡了。這就是所謂「胃不輸精」了。
同樣是這種現象,現代醫學做出了另外一種解釋。這就是,打嗝源於膈肌受到了刺激。在神經的分布上,膈肌、大腦、心臟都密切相連。所以,當一個人心腦衰竭的時候,我們的膈肌往往出現異常。
總而言之,人去世之前,常常會發出類似打嗝的聲音。這種聲音,就像一聲蒼白的告別。患者在告訴身邊的親人:「我的後天之本已經衰竭了,胃精已經虧絕,身體再沒有支撐的力量。我真的該走了」。
這個時候,就是最後的告別。
由此可知,胃氣的盛衰,貫穿者我們生命的全部過程。我們活著,從吃下第一口母乳開始,胃就工作了。我們死了,胃精敗絕,發出呃逆之聲,胃也就停止工作了。和我們生死如此關係密切的胃,我們怎能不好好對待呢?胡吃海喝的、對胃不管不顧的人,是不是該警醒了呢?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總口腔潰瘍,未必是上火!大部分是濕氣重
※這種「草籽兒」,就是坐骨神經痛剋星!炒焦了可以止痛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