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抹黑最厲害的皇帝,幾百年來一直都是負面教材,其實很厲害
要問明朝時期蒙古騎兵最怕誰?相信很多人都回答說是明武宗朱厚照。
史料記載,朱厚照是他父親朱祐樘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兩歲被立為皇太子,他的父親任時弊施新,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廣開言路,任賢用能,節制私慾,挽救了當時江河日下的局面是一位名至實歸的清君和明君。但是對朱厚照過於溺愛嬌寵導致了其任性、放蕩不羈、不守章法的性格被很多人引以為負面教材,特別是清代的人們以被人把自己和朱厚照相提並論為恥。
但是,朱厚照在明朝正德十二年的應州一戰,讓蒙古近十萬騎兵潰不成軍,也讓他的軍事領導才能得以展現,並且,為明朝的邊境換來了較長時間的安寧。那麼,作為一個從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皇帝,是如何成為軍事大師,帶領軍隊用步兵擊退了驍勇善戰、武器精良的蒙古韃靼小王子達延汗部隊的呢?接下來,讓我們共同回顧一下那場硝煙瀰漫的戰事。
在眾多史料中,都把明武宗描繪成了一個不務正業、奢侈墮落的昏君形象,但是,唯獨對應州之役大加讚賞。正史記載:明武宗自幼習武,喜歡騎馬射獵,在應州之役之前,雖然,他沒有真正上過戰場,但是,卻也是一個真正的練家子,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這也為其後來獨立指揮與蒙古的對抗戰爭,奠定了基礎。
蒙古大軍均是騎兵出身,作戰速度快,裝備精良。針對敵軍這一特點,明武宗深知,這場戰役絕不能拉開戰線,也不能平推,而是要採取拖延戰術,耗費對方的精力和物資。戰略方向定下來了,那就開始排兵布陣了。明武宗首先命令王勛帶領部下先行發起進攻,引誘達延汗中計。果不其然,達看到王勛前來迎戰,頓時集中全部兵力對其發起了猛攻。
而王勛這邊則採取防守戰術,利用步兵的列陣、長弓、盾牌等作為防守利器,讓蒙古的騎兵只能將明軍的部隊團團圍住,但卻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其殲滅。隨後,明武宗命另外兩名大將支援王勛,另派兩支部隊尾隨,最後,在應州城南五里寨與蒙古軍隊大戰。打到傍晚時分,蒙古騎兵開始撤退。直到第二天清晨,大霧四起,蒙古軍自知環境不利於本方作戰,最終全數撤兵。
幾支部隊先後與殘餘的蒙古騎兵交戰數次之後,明軍各部重新匯合。經過一番整頓休息,在次日,由武宗親自率兵,開始對韃靼發起了進攻。在與蒙古大軍交火的過程中,明軍採用且戰且退的方法,吊足了蒙古軍的胃口。明軍在不斷的示弱過程中,敵軍雖然打不過,但是,也不肯輕易放棄。
蒙古軍都知道皇帝朱厚照就在軍隊當中,他們心心念念想著能擒獲明朝皇帝,而更加不肯輕易撤兵了,故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就與明軍打起了消耗戰,但也正中了明武宗的計謀。其實說來,明武宗準備的軍隊人數並不少,但是,每次打仗他都不全數出動,而是採用輪流作戰的方式,誘敵深入,與敵軍不斷迂迴作戰,這樣極大地消耗了敵軍的兵力。
且蒙古大軍都是游騎,所帶的糧草、補給並不十分充足,在長時間的消耗戰方面根本沒有優勢,所以,消耗戰對於蒙古騎兵來說是大忌,這讓達延汗的部隊損失慘重。而在幾次作戰中又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勝利,可以說,蒙古軍是在消耗戰中,白白犧牲了自己的兵力。而在明軍的陣營當中,動用少數兵力,輪流作戰的方式,為明軍節省了大量的兵力和糧草。
而且,因為皇帝親自帶兵作戰,使得軍隊上下,從將領到士兵都異常亢奮,御駕親征的狂熱使得明軍士氣高漲,更有作戰的動力。在與蒙古的一次次的正面交鋒中,達延汗雖每次都是卯足勁猛打,但由於明軍兵法得當,戰略防線已然形成,已經是易守難攻的形式了,蒙軍根本無從下手,占不得先機。
沒有辦法,最終蒙古軍只能選擇撤退,不然連自己都很容易陷入圍困當中,難以脫身了。
雖然,在應州之役中,明武宗只是將蒙軍趕走了,並沒有將敵軍全數殲滅,但是,這一仗,已經讓達延汗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傷亡慘重。不僅如此,這達延汗舉兵犯明,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卻無功而返,讓他本人在蒙古各個部落中的威信掃地。
敗兵回蒙之後,很多原來依附於他的部族趁機叛亂,使得達延汗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本族政權勢力的鞏固上,而無暇顧及對於明朝疆土的再次掠奪。這就使得原本邊界外敵頻頻騷擾,戰事連連的大明王朝化險為夷,百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到了安寧,得以休養生息。
從這方面看來,明朝的這一仗是打勝了。
從應州之役可以看出,其實,明武宗也並非史料中記載的那般一無是處,且出色的軍事領導才能還是可圈可點的。武宗出手制服蒙古,使得蒙古不敢再來侵犯大明領土,這是武宗登基以來最漂亮的一場戰役,也使得大明後期擁有了一段短暫的繁盛時光。
最終的結論是:朱厚照被後人抹黑了,並且,這場毫不起眼的戰鬥,也成了他勇猛無畏的唯一證明。
參考資料:
【《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明武宗本紀》、《蒙古黃金史》】
※順治帝不喜歡孟古青,為什麼還讓她當了皇后,不久又將她給廢了?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