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五霸中最搞笑的人,處處講究「仁義」,結果卻被「仁義」所滅

春秋五霸中最搞笑的人,處處講究「仁義」,結果卻被「仁義」所滅

古人講究仁義,但是,若在戰場上,仁義還有用嗎?

春秋五霸,在亂世中彰顯英雄本色,盡顯其卓越才能,深為後世所傳頌。稱雄霸主必有其非凡之處,他們有著超人的智慧和意志,卓絕的膽識和謀略在歷史的舞台上,出演雄踞一方的霸主角色。春秋霸主雄才偉略,但也略顯不同,五霸之一的宋國國君宋襄公,自古以仁義見稱。

但就是如此注重仁義的一個人,其結果是:以仁義贏得了霸主地位,但是,卻也因仁義而一敗塗地。

早在宋襄公繼位的時候,他就曾顯示出其仁義的品行。作為嫡子身份的宋襄公理應繼承王位,但是,他卻一再的想把王位讓給庶子身份的子魚,兄弟倆沒有像歷朝歷代那樣為了爭奪王位互相殘斗,而是互相謙讓,品德高尚為人們所讚揚。

宋襄公被稱作霸主,歷史上一直爭論不休,說他名不副實,不能算是真正的霸主,因為,他至始至終也沒能當上真正意義上的諸侯盟主。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亂作一團,齊桓公的兒子們為爭搶王位互相殘殺。

齊桓公生前,曾把公子昭託付給講求仁義的宋襄公,於是,宋襄公號召諸侯發兵齊國,擁立公子昭作為齊國的國君。之後,宋襄公率領四國人馬一路打到齊國,齊國人裡應外合,迎接公子昭坐上了王位,成為了齊孝公,宋襄公也因此名聲大起。

齊桓公死後,宋襄公也想像齊桓公那樣成為諸侯盟主,確立其霸主地位,成就一番霸業。當時,他的威望和實力還不足以稱霸,可是,宋襄公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自己做了擁立齊孝公這件驚天大事,足以在諸侯中樹立起威信,一定可以會盟諸侯,當上盟主。

於是,自信滿滿的宋襄公於公元前六三九年,以盟主的身份自居召集諸侯會盟,沒想到,認為盟主地位非己莫屬的宋襄公卻遭到了楚成王的暗算,結果被囚禁了起來。後來,被釋放回國的宋襄公對楚國是耿耿於懷,但是,礙於楚國的強大,他只得忍氣吞聲。

不久,宋襄公聽說鄭國與楚國走得很近,於是,就想把氣撒在鄭國身上。

公元前六三八年,宋襄公率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宋軍與楚軍在泓水交戰。面對強大的楚軍,宋襄公認為憑藉自己的仁義之軍,定能大敗不仁不義的楚軍。目夷勸他乘楚軍不備定能取勝,他卻一意孤行,非要講什麼仁義,要等楚軍過了河布好陣再開戰。

結果就是,在強大的楚軍的攻擊下,宋軍很快潰敗。此時,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

此戰中,宋襄公也中箭受傷,於次年傷重而死。

這就是一心講求仁義的宋襄公,仁義非但沒有給他帶來盟主的地位,卻讓他因仁義最終搭上了自家的性命。

一鳴驚人的春秋霸主楚莊王,剛即位時沉溺聲色,不問政事,一朝崛起,使楚國在很短的時間內稱霸中原,讓人讚嘆不已。齊國稱霸的時候,楚國向北發展的勢頭一再被齊國遏制,不得已,它把目標轉向了東面,這樣逐步吞併了東部的一些小國,楚國也變得越來越強盛。

之後,齊國國力日漸衰落之時,楚國又把目標轉向北面,開始與實力強大的晉國進行爭霸戰。起初,楚國在與晉國的戰爭中屢遭挫折,但是,楚莊王的銳氣並沒有削減,相反,他採取一系列積極有利的措施,敢於任用善於進諫的賢臣,虛心接受大臣的建議。

並且,他還大力發展國內的經濟實力,積極進行對外擴張,先是收復南方蠻夷部落,又擊敗宋國,逐步提高自己的威望,以達到威懾晉國的目的。公元前597年,晉軍和楚軍之間進行了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邲之戰,楚軍終於在諸多不利的因素下打敗了晉軍,取得了中原霸主地位。

在爭霸過程中,楚莊王為討伐外族侵犯,曾北上打到周朝的洛陽,竟在周天子的境內大動干戈舉行大閱兵。當時,在位的周定王惴惴不安,趕緊派大臣前去慰勞,楚莊王在接見周定王的大臣時,趁此故意尋問周朝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是想暴露其取代周天子的野心。

不想,大臣卻回答說:「統治天下的君王,重在於德而不在於鼎,國君有德,鼎雖小也重,國君無德,鼎雖大也輕。」這讓楚莊王無話可說,不過,楚莊王的野心也是暴露無遺。注重仁義的宋襄公也好,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也吧,隨著時間的推移, 都漸漸淡出了歷史的舞台。

楚莊王死後幾十年間,楚國國力直線下滑,很快被晉國反超。至楚昭王之時,楚國幾為吳國所滅,至此,楚國永恆的退出了爭霸行列,楚國的霸業也已漸行漸遠,名存實亡了。現今,我們只能在字裡行間去感受當年春秋霸主叱吒風雲,氣吞如虎的雄偉氣魄。

參考資料:

【《三家注史記》、《史記·楚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死後屍體停在床上67天沒人埋,慘不忍睹
商王朝一度非常強盛,卻因為一種飲品生產太多,導致亡國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