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倒閉潮再來?盈利模式缺位是致命軟肋
互聯網創業項目從萌芽、發展,再到成為獨角獸,總會讓人艷羨。但更多創業項目卻陷入虧損、倒閉漩渦中,讓人唏噓不已。當身上的光環褪去、資本市場的熱度下降等,互聯網創業項目的崩塌速度總會超出我們的想像之外。而此次再度中招的,是互聯網醫療。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興起,能夠解決剛需問題的互聯網醫療成為創業風口。但遠比想像中更為複雜的形勢、遲遲不能獲得預期中的利潤等,引發了一波波倒閉潮。而在今年,又有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宣布停止運營。或許,互聯網醫療從未看到黎明的曙光吧。
又現倒閉!互聯網醫療的泡沫仍未撇凈
青蘋果健康,倒閉了!
青蘋果健康創始人和CEO徐嘉子發布聲明表示,「我們遺憾地宣布,青蘋果健康將於2019年6月30日00:00停止運營服務。」青蘋果健康僅僅留下20多天的緩衝時間,可見其形勢已經糟糕到一定地步。其實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青蘋果健康算是一員「老將」,早在2013年11月就成立。以熟人醫患模式為主的青蘋果健康,也曾獲得多輪融資,可惜仍然沒能堅持到最後。
青蘋果健康的倒閉,讓人很意外。因為按照之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態勢來看,泡沫應該已經被「撇凈」了。2014年開始互聯網醫療進入爆發期,創業企業層出不窮,一年多的時間就出現1100多家互聯網醫療企業。但僅僅時隔兩年之後,互聯網醫療就突然面臨「寒冬」。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註銷的移動醫療公司高達1000家,能熬過寒冬的不足50家。
隨後在2018年4月,國務院出台《關於促進「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被很多人認為春天即將到來。但事實上,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成功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即使是「流血」上市的平安好醫生,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成功。去年5月4日平安好醫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54.8港元,第二天就跌破發行價。截至今年6月5日收盤,平安好醫生股價為33.4港元,仍然與發行價相去甚遠。
如今又有互聯網醫療企業倒閉,或許在暗示著互聯網醫療的泡沫仍未「撇清」。
盈利模式缺位,互聯網醫療難言顛覆
其實,互聯網醫療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前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接近屆時中國GDP的10%,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經濟支柱。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也堅定了創業者邁入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決心。但是互聯網醫療在迅猛推進的過程中,卻有一個致命軟肋——盈利模式缺位。
就目前來看,互聯網醫療企業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低頻、淺層次的問診需求,難以支撐起用戶的付費意願。比如身為在線健康資訊及健康管理APP的平安好醫生,用3年時間將用戶數從2015年的3030萬漲到1.93億。但客戶付費轉化率,卻僅從0.9%提高到2.7%。不斷燒錢卻帶來較低的轉化率,自然虧損不斷——那三年前平安好醫生虧損近20億。甚至今年2月底平安好醫生髮布的2018年業績年報顯示,全年錄得凈虧損9.13億元。
此外,春雨醫生、丁香園等知名互聯網醫療企業,也都遭遇著類似的問題或隱憂。這些領域內知名的領軍者都面臨盈利難題,更遑論其他還不斷希望獲得融資以生存下去的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不能盈利,互聯網醫療就始終難言顛覆——畢竟生存都成了難題,更不用去暢想更偉大的藍圖。
長路漫漫,互聯網醫療仍處黑夜中
除了盈利外,互聯網醫療還面對著另一個核心痛點問題——醫生資源難以被充分調動。身為一切診療及健康管理行為的核心,醫生仍然和線下的醫院牢牢綁定。沒有了醫院為載體,醫生很難發揮自身所長。而互聯網醫療企業又沒有合適的策略,與醫生形成利益共同體,自然在發展路上會遇到重重問題。
其實,互聯網醫療企業如果改變自己的定位和角色,還是有著發展潛力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不再做大包大攬的醫療全鏈條掌控者,而是變為醫療鏈條上的一個節點去對接各方資源。進而真正讓傳統醫療扮演主角,就有可能盤活既有的醫療體系。當然,就目前來看即使是這樣的策略也很難落地實施——國內醫療體系實在太複雜了。
長路漫漫,互聯網醫療仍處在黑夜中。眾多創業企業能否熬到曙光初現,還是要看大環境的走勢。(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富士康為什麼不取消夜班?
※下一代智能手機,會將面臨「分裂」嗎?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