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晚清二號人物,自始至終都將軍權牢牢控制在手中
一個沒落的王朝,是沒有亮點可言的,因為大廈將傾,大廈里所有的物件都會隨著毀滅。
即將沒落的晚清,完全如斯。
所以,說起晚清的人才,也是鮮有。
其實,李鴻章應該算一個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在晚清,卻變成了賣國的象徵。直到近當代,才開始對李鴻章有「平反」之聲音,因為,李鴻章確實夠能幹。
李鴻章後的袁世凱,算是亂世梟雄,結果因為沒有忍住當皇帝的癮,最後結局很凄然。
曾國藩、李鴻章,還有袁世凱,都是漢人。
其實,在滿清皇親國戚中,也有人才,只不過被晚清孱弱的歷史淹沒了。
這個人就是榮祿。
榮祿,祖上就是滿清的望族,跟慈禧太后沾點親戚,後來又通過各種與皇室的聯姻,榮祿官越當越大,最後任內務府大臣兼任工部尚書。
李鴻章死後,榮祿成為晚清當仁不讓的二號人物。
榮祿在晚清最大的權力是軍權。
因為在榮祿之前,軍權一直掌握在漢人手中,包括曾國藩,包括李鴻章。
榮祿成為二號人物之後,他的謀略很清晰,就是將長期被漢族把控的軍權收歸中央。
思路很重要,思路確定出路,難得榮祿有這麼清晰的思路。
而且,榮祿不但有思路,還有行動力。
甲午戰後,榮祿開始以朝廷自強為名,直接掌握練兵大權。
榮祿做事很有層次感,步步為營,最後完全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一是定武軍易帥,其二是袁世凱小站練兵,其三是到了戊戌年榮祿出任直隸總督,統領北洋各軍,再到創建武衛軍。
榮祿將掌握在漢人手中的軍權一步一步收為己用。
說起來就寥寥幾句,在錯綜複雜的晚清,做起來談何容易。
但是榮祿做到了。
歷史上普遍認為榮祿是戊戌變法的元兇,其實不然,榮祿是贊成變法的,但是對康有為譚嗣同的過激行為持反對態度。
應該說當時的榮祿是清醒的。
當然,想當國家二號人物,榮祿一直看著慈禧太后顏色行事是必然之舉。在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榮祿授計李鴻章和奕劻,在談判中把握一條原則就行了。
這條原則是什麼?
那就是:只要不追究慈禧太后的責任,不讓慈禧太后交權歸政,一切條件都可以答應。
最後,簽訂《辛丑條約》,賠償連本帶利10億兩白銀。
雖然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但是能當上國家二號人物,這是必備之素質和本領。
有思路,有軍權,能夠理解一把手慈禧的心路歷程,這樣的人算不算有本事的人?
我想,在晚清,榮祿可以當仁不讓算得上能人了。
TAG:釗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