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歷史上一些事件總有些巧合和不理解地方。直到後人把史料放在一起對比時,才發現這種巧合與不解,有的結局相同,有的則出現兩個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東北亞漢文化圈中,日本與韓國與中國歷史上淵源最深,也與中國發生很多事件。特別是朝鮮半島在歷史上歷來都是古代中原王朝藩屬國,與中原發生事件要多於日本。但日本雖然遠些,也是古代中原王朝的藩屬國,與中原王朝也發生了很多關係。但古代,隋朝隋煬帝三次征伐朝鮮而亡國,忽必烈兩次征伐日本,雖然失敗,卻鞏固了元朝統治。這兩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為何出現如何不同結局呢?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戰爭對比

首先來說一下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情況。隋煬帝三征的高句麗是在其父楊堅征伐高句麗未果的情況下發生的。590年,高句麗王「治兵積穀,為守拒之策」 ,多次小規模襲擊隋朝邊境。598年,高句麗王居然率靺鞨騎兵一萬多人攻遼西,但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於是隋文帝派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同時進攻高句麗,但因道路和天氣的原因,糧草供應不上了,途中隋軍又遭遇疾病,死了大部分。就在這時,高句麗王懾於隋朝軍威,派遣使者向隋文帝謝罪,隋文帝於是停止進攻高句麗。但隋文帝沒有完成的事業,卻為後來隋煬帝征伐高麗埋下伏筆。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隋書》記載,610年,黃門侍郎裴矩曾向隋煬帝奏報:「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氏亦統遼東」。裴矩把高句麗政權所佔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推至魏晉時期,向隋煬帝指遼東地區自古就是中國領土。裴矩勸說隋煬帝進攻高句麗,認為高句麗嬰陽王高元不遵籓禮。於是隋煬帝決定征討高句麗。

610年,隋煬帝下令徵召兵員,戰前準備很充分,徵集兵員達到一百多萬,還有保障參戰民工,總數近五百萬。612年,隋軍到達遼河,當隋軍搭建浮橋時遭到高句麗的突然襲擊,隨後隋軍整裝再戰才取得優勢地位。當隋軍到達遼東城時,隋煬帝先前下的命令,要求三路大軍首尾呼應,不得貪功冒進。還要求隋軍在高句麗請降時,要停止攻伐,當高句麗請降,隋軍就向隋煬帝報告,等到隋煬帝旨意到後,高句麗已經完成防禦,隋軍攻了一個多月,未攻下遼東城,士氣大降。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不久來護兒率領的江淮水軍失敗,宇文護統領的九支大軍也因高句麗詐降而失敗。第一次征伐高句麗失敗。

613年,隋煬帝親征高句麗,大軍到達遼東城後,也攻了二十多日沒攻下。但沒成想後方楊玄感造反,隋煬帝只得秘密撤軍。第二次無果而終。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614年,隋煬帝再次徵召天下兵馬征伐高句麗,當他到達河北地界時,士兵叛逃者無數。此後不久,來護兒在大連取得勝利,想乘勝追擊高句麗,此高句麗遣使來降,隋煬帝下令停止進攻,來護兒本想不聽旨意打過去,但沒人追隨他,於是只得返回。十月,隋煬帝徵召高句麗王高元到隋都,但高元沒來,隋煬帝決定再征高句麗,但沒有實現。

其次,簡要介紹一下忽必烈兩征日本。

從史料記載看,忽必烈征伐日本主要因為忽必烈滅了朝鮮後,曾多次遣使讓日本來朝貢,但日本沒理睬忽必烈,反而殺了元使。於是忽必烈於1274年10月3日,下令征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元軍三萬多人,從朝鮮進攻日本。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但元軍登陸後,遭到日本頑強抵抗,激戰二十多天後,元軍由於糧草及箭支用盡,只得撤除。

1281年,忽必烈再次徵召二十多萬元軍第二次征伐日本,但這次征伐日本中,日本早已做好充分準備,激戰一個多月後,元軍也因糧草及箭支用盡撤退。而且撤退時,遇到了颱風,使元軍損失慘重。第二次征日失敗。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原因對比

1.征伐原因:隋煬帝三次征伐朝鮮,並非全是裴矩所說高句麗不遵守臣屬之禮。主要還是高句麗屢犯隋境,騷擾隋朝,這就堅定了隋煬帝滅掉高句麗的決心。但從史料分析來看,隋煬帝滅掉高句麗還是想實現漢朝大一統的局面,不滅高句麗中國何一叫「大一統」?但隋煬帝征伐高句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防範河北、河東與突厥聯合,對隋朝形成壓力。因此滅掉高句麗,這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忽必烈征伐日本的原因,也因日本傲慢無禮,數次讓日本來臣服,日本置之不理。而且還殺元朝使者,這讓忽必烈大怒。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南宋滅亡後,一些南宋殘餘跑到日本,忽必烈擔心南宋殘餘與日本形成勢力,對新興的元朝不利。

2.失敗原因:隋朝失敗的原因主觀因素較多,而且隋軍厭戰情緒較重,又加上隋朝內部農民起義不斷,隋煬帝在不到四年時間三次征伐,徵召大量兵力,必然加重國內民眾負擔,因此,隋煬帝之敗主要因內部因素造成。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而反觀忽必烈兩次征日失敗,第一次是在元朝與征南宋期間發生,可以說兩面作戰,元朝不可能集中精力征日,首先要滅掉南宋。第二次征日戰爭時,南宋已經滅亡,可以集中精力滅日。但忽必烈征日失敗的客觀因素較多,一是老天爺不給力,遭遇颱風,而且元軍所帶糧草及箭支用盡不得不後撤。但深層次原因,還是忽必烈輕敵,他根本沒把日本放在眼裡,因次兩次征日,日本都提前獲悉情報,有了充分準備。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結果對比

縱觀隋煬帝征高句麗與忽必烈征日結果分析,卻讓人不理解。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最後導致隋朝滅亡。而忽必烈兩次征日,元朝雖然有所損失,但元朝卻得到全面鞏固。為何出現這麼大的反差呢?

先從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至國滅來看,雖然勞民傷財,隋煬帝征伐激起民怨,而且三年多時間,三次大規模征伐,其兵力和規模都比元朝要大很多,這必然給民眾造成沉重的負擔,致使農民起義力量不斷壯大。隋煬帝太著急了,因為隋朝已經實現了基本穩定面,隋煬帝繼位後,面臨關西勢力掣肘,因此,他想以增強關東勢力制約關西勢力,但就造成內部矛盾。特別是隋煬帝兵敗到江都,而手下將士大都在關西,思鄉較多,就給了宇文化及篡權的機會。隋煬帝想籠絡江淮民眾,又不願分權於江淮,當關西勢力反對他,河東、河北、山東起義反對他時,隋煬帝已經控制不住了,滅亡是遲早的事。

隋煬帝3征高句麗而亡國,忽必烈2征日本而固國,兩者有何不同?

從元朝來看,元朝征日最大一次才二十多萬兵力,並未用盡全力。而忽必烈剛當上大元皇帝,全國有許多問題需要他解決,兩次征日並未停止,元軍強大陸地征服,使南宋民眾對蒙古鐵騎有恐慌感,元軍在全國也基本實現統一,反抗勢力還未崛起,蒙古鐵騎還繼續保持的征伐的鬥志。所以征日失敗並不影響忽必烈立國固國。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權臣說:選床上露肚皮無禮的人為我女婿!造就千百年1個稱呼
從第比利斯到基輔,再到莫斯科,美國如何在俄羅斯搞顏色革命?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