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縣何坊饒家村
何坊饒家村,金溪縣的一個行將褪去古色的村莊。
據《金溪縣地名志》,清乾隆年間(1736-1795),饒思益由東鄉縣大窠遷此。因建村何氏原居住的廢基上,故名何坊村。
但據黃初晨先生的田野調查:明永樂年間文林郎浙江龍游縣知縣趙浚在族譜序言中說:「饒本堯後,後世避秦,益食為饒,南遷鄱陽」,尊元亮公為一世祖,至宋景佑年間,有饒司旦,由進士累官至尚書,兼殿前太尉,奉命北征殞身沙漠,賜葬金溪櫟塘,生五子,守墓,故號其墓為五家墓,饒鎮為雙塘始遷之祖。民國二十九年譜序又說:饒氏始遷何坊祖為思益公,至今700餘年。
村落的主要界面:面向池塘展開,一連兩座里門門坊。
村莊的里門,裡面是聚落的居住組團。
巷道
屋子雖小,不失精緻。
又是一座里門,門楣已垮塌。
哇!原來是一座有石匾題字的門樓。但這張照片只永遠地定格在黃初晨老師的鏡頭裡。蟲豸老師在其訂閱號《以鄭視聽》上解讀說:「惠洽民心」是頌揚漢代饒氏先賢饒威,官魯陰太守,推行惠政深得民心之事。
一棟修了又修的舊宅,材料也是有好有差,石、磚、土坯。但就是這樣一棟不起眼的宅子,在當今卻走出了三位廳官!
又見一座舒展大氣的門坊。
雖然部分構件已經被盜 ,依舊顯現出明末清初的氣質。
村莊樹木環繞,毛竹翠綠,環境優美!
開萬公祠。
文光門坊。
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的貞節牌坊。《金溪縣誌》中有載:「吳氏,饒士旦妻,年二十四守節,事姑育子,備極荼苦,年五十八卒,乾隆七年,旌表建坊」。
總的看:整個村子,岌岌可危,幾乎成為廢墟,這也是當今很多古村落的寫照,亟待人們的認知和保護。
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炎松教授說:這座村落,基本上坐北朝南,從東往西,目前保留四座門坊,也就是說有四個里門組團----牌坊,門坊,祠堂,里巷,池塘,竹林,收放開合,秩序保留完整,當屬金溪古村落之中的經典之一。換句話說,如果有條件,中國傳統村落的名錄中,應該有其應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