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還貴嗎?美國防部和洛馬達成協議,F-35A價格降到7600萬美元

還貴嗎?美國防部和洛馬達成協議,F-35A價格降到7600萬美元

2019年6月10日,美國國防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NYSE:LMT)就F-35的生產與採購達成口頭協議(Handshake Agreement),在原第12、13、14批次計劃採購255架的基礎上,增加採購223架,總數將達到478架,成為F-35項目歷史上的最大規模單筆採購合同。

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購與維持的副部長艾倫·洛德(Ellen Lord)表示:「國防部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談判已取得很大進展,現在已就第12批次的生產合同達成了口頭協議,第13號和14號批次仍具有選擇權,這是F-35的一個歷史性里程碑。」

據悉,第12批次的生產規模調整為157架,第13、14批次合計生產321架。總計478架F-35的生產成本為340億美元(不含獎勵合同的均價已降至7113萬美元),如果加上獎勵和合理的利潤,第12批次F-35A的交付價格大約為8100萬美元。與第11批F-35A的8920萬美元相比,確實實現了大幅下降。

艾倫·洛德在一份聲明中說:「當我們完成法定認證後,將正式宣布每個批次、每種型號的最終單位循環飛離價格(URF)。在此之前,我可以自豪地說,從第11到第12批次,F-35A的價格降低了8.8%,並且從第11到第14批次,所有型號F-35的平均URF(單位循環飛離價格)將減少15%,這意味著F-35A的價格降將低於8000萬美元,比計劃提前一年實現,預計最低可到7600萬美元。」

艾倫·洛德說:「政府與行業團隊一直致力於積極降低F-35的成本,我想承認的是,各方都表現出了強大的協同與合作能力。F-35聯合計劃辦公室和我們的行業合作夥伴將在8月份前完成所需認證細節和獎勵計劃,我們在為納稅人提供最大價值的同時,也要為我們的戰士提供最強能力。F-35仍然是我們國家、合作夥伴和外軍銷售客戶所能負擔得起的多任務、下一代、聯合攻擊戰鬥機。」

洛馬公司航空系統分部副總裁兼F-35項目總經理格里格·烏爾默(Greg Ulm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憑藉智能採購戰略、強大的政府行業合作夥伴關係和對降低成本的不懈追求,F-35全體工業合作夥伴已成功地將第5代F-35的採購成本降低至等於或小於第4代傳統飛機。這份口頭協議一旦敲定,將代表最大的F-35生產合同和歷史上最低的價格。」

格里格·烏爾默說:「所有三個型號的F-35的單價都在降低,協議已包括F-35A單位成本在第13批次低於8000萬美元,已超過了五角大樓和洛馬公司的成本削減承諾。我們期待與聯合計劃辦公室合作,最終敲定協議,更多細節將在稍後與公眾分享。」

上一輪大宗採購

2018年11月14日,美國國防部F-35聯合計劃辦公室(JPO)發布消息:將修改現有合同工具,與國際合作夥伴和外軍銷售用戶一起聯合行動,將F-35的第12、13、14批次的採購合同合併,聯合採購255架F-35,金額上限227億美元。聲明稱「這是對未來F-35訂單進行大宗採購的第一步。」

1、現在看來,去年年底的合併採購確實是「大宗採購的第一步」,上次255架F-35的金額上限是227億美元,均價已降至8901萬美元(不含獎勵合同)。這次是在此基礎上,新增採購並修正合同,再次實現單價的降低,同時也加快了生產和交付的速度。

2、當F-35A的價格降到7600萬美元左右的時候,這個性價比確實太誘人了。

3、由於F-35B和F-35C的訂購量少,價格下降的空間比較有限,目前F-35B的價格是1.155億美元,F-35C的價格是1.077。但得益於機體結構和零部件70%以上的通用性,這兩款機型很可能雙雙突破億元關口,在第13或14批次,價格有可能分別降到9900萬和9200萬美元。

4、如果以後還人說F-35昂貴,恐怕就要貽笑大方了。

項目的真諦是探索「效率最優」方案

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在生產管理、成本控制方面確實有一套,說白了最終指向的還是「效率」--在這樣體系下,總會得出「效率最優」方案,就像你見到過的無數案例一樣。

「效率最優」方案使得所有參與方,包括產業鏈上的每家企業、客戶端的每個用戶都是贏家。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最大贏家是美國空軍:1763架F-35A的總採購量,單價從最初的過億到現在的8920萬,再降到明年的8100萬、後年的8000萬以下甚至是7600萬,算算能省多少錢?對企業來說也是贏家,沒有客戶如此大的採購,你如何實現規模效益?

什麼叫「核心競爭力」

也有人會說總承包洛馬公司在內的2000多家企業吃虧了、少賺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靜態的看法。企業在動態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方法和能力更值錢:企業的使命固然是創新,但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方法論只有一條:增強能力。

相比增強的能力,表面的「損失」不算什麼--況且也未必是「損失」。在整體動態演進中,全產業鏈又會獲得技術進步、工藝改進、流程優化等「收穫」,也只有在這種「失」與「得」的過程中,才能歷練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沒有從這樣一個過程中歷練出能力,或者很有能力但不是在這種過程中獲得的,這就有可能是假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軍工評論 的精彩文章:

美國空軍完成KC-46對B-2戰略轟炸機的空中加油測試
美、英、法紀念諾曼底登陸75周年,老照片回顧血戰第一天

TAG:21世紀軍工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