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後,出現這些現象,說明你走對了路!
領取你的專屬佛卡
文 | 禪叔
在學佛路上,遇到良師益友是很重要的,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你是否真正如經教所說,依教奉行,要知道,對於學佛而言,實修是與良師益友一樣重要的。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善知識能在你修行的路上提點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最最關鍵的,還是要自己去做。
因為修行是一條獨行路,不能偷懶,也無法被替代。
那麼,如何判定你的修行是否有進步呢?
學佛之後,如果有了這些感知,或者心地上出現了如下的變化,就表示你走的路是正確的。
1
有慈悲心
在初地菩薩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修行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很多人認為學佛必然會有慈悲心,但其實慈悲心是需要培養的,學佛如果沒有學對,可能修行很久,在慈悲心上都沒有進步。
如何察覺到慈悲心呢?
當別人做了對你不好不利的事情時,你是否傾向願意諒解對方,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能夠很自在的坦然面對他們,還是會怒髮衝冠,只要對方侵犯了我,就想收拾對方?
一般學佛學的越好的人,在面對爭執的時候,越會原諒別人,即使別人有過失,也不會太放在心上。
比較潛意識的第一念:也就是面對問題的第一個反應。
比如走路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隻蟲子,會不會想伸腳踩死它?這是第一念,第二念才是學佛的人不該殺生,還是繞行吧。
如第一念想弄死,表示潛意識中慈悲心較弱,如第一念是不傷他由他去,慈悲心就較好。
2
雜念少
佛教禪宗史上,有很多祖師大德喜歡在亂境、鬧市中修行、觀心的公案,因為祖師大德們往往是很有定力的,不會周圍出現一點雜音,就無法專註。
但普通人不行,對於普通人而言,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到你,讓你無法安心做事或安心修行。
很多人喜歡胡思亂想,那是因為內心的雜念太多,佛法告訴我們,對待雜念,要不隨不制,你故意壓制雜念,就又多了一個雜念,因為壓制雜念也是一個雜念。
不壓制的同時,也要不隨,一有雜念,要馬上把心拉回來,好好的念佛或持咒,或是觀空。
你在修行念佛持咒時如果能做到不隨不制,久了以後就能夠掌控你的心,外面的干擾、念頭完全不會影響到你,你也不理會他而做自己的事,這就是自在無礙。
能對自己的心掌控自如,證明你的修行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值得嘉許。
3
有定力
定力,就是不容易散漫的能力,在任何時間和境界里都能約束自心的能力,不論外面有多放逸,你都能經常保持禪定,數息、念佛、持咒,心不會放逸。學佛好的人,心境會非常穩定。
4
有包容心
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包容別人,是把世間東西分的太清楚,都有我相、我執,自己的利益擺第一位,所以無法包容別人。
修行好的人,知道眾生有各種習氣,會隨順眾生的習氣。
例如某人看起來很高冷,不愛搭理人,我們認為這種人不好,故意疏遠他,他需要幫忙的時候也不去幫他。要知道,驕傲不理人是他的習氣,他只是跟你不同類型的人而已,不是說與我不同,他就是壞人。
如果能認識到這點,能包容,不計較,屬於慧的層次。
有些人做事的方法與我不同,或是長得丑,我就看他不順眼,其實他也沒有礙我什麼事,應該當他是一類眾生而包容他。
修行人的心是無所不包的,像菩薩一樣,對各類的眾生都能包容。學佛,實際上就是修心的過程,要越學心量越大,而不是學了還喜歡計較和對立,就是你修行是否有進步的判定方法。
5
少欲知足
學佛學得好的人,對各種東西的慾望會慢慢減少,出離心越來越強,因為在他們看來,世間的很多東西都如同夢幻泡影,沒有必要過於執著。
6
智慧增長
正知正見不可動搖,自己的觀點理念不會被別人帶偏,能夠分辨出正法和邪法,對各種迷信、詐騙、非佛思想、崇拜等是否能夠清晰辨明。
7
身邊人在變好
學佛學得好的人,會發現,自己周圍的人也在變好,有修行、有智慧的人開始進入到自己的圈子裡,不理想的朋友們漸漸離去,也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修行有成的人,善於用佛法的智慧洞見一切,用佛教慈悲的精神來幫助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對比一下上面7條現象,你學佛的路走得是否正確?歡迎在下方留言與禪叔互動探討。
※母親去世,她日夜守護,將撿來的肉餵給媽媽,自己卻吃石子果腹…
※人生最可怕的狀態,就是一邊後悔一邊生活
TAG:禪叔論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