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口苦口臭、胸口滿悶,兼見腹瀉!寒熱錯雜如何辨證用藥治療?

口苦口臭、胸口滿悶,兼見腹瀉!寒熱錯雜如何辨證用藥治療?

導讀:

寒熱錯雜難理解,臨床見之不曾識。到底怎樣的病證算寒熱錯雜呢?

解讀寒熱錯雜

作者/趙亮

提起寒熱錯雜,許多中醫大夫心裡恐怕都有些茫然,究竟什麼是寒熱錯雜,臨床上又該如何去辨析寒熱錯雜?還記得以前學習半夏瀉心湯時,書本上說這個方的主治是寒熱錯雜之痞證,等到自己臨證之時卻是一直把握不好怎樣才叫寒熱錯雜,後研究經方,開始慢慢從方證、葯證的分析中理解了寒熱錯雜,下面我通過3個經方為大家解讀寒熱錯雜。

寒熱錯雜三方

01

半夏瀉心湯——上熱、中寒、胃虛有飲

藥物組成:半夏、黃連、黃芩、乾薑、甘草、大棗、人蔘。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其中黃芩、黃連清上熱,乾薑、甘草溫中寒,人蔘、大棗治胃虛,半夏、乾薑祛胃飲。上熱則口苦口臭,下寒則便溏,胃虛則上腹部脹滿(即胃痞),胃虛還易招飲邪,而胃有飲則會出現嘔吐,於是醫生把半夏瀉心湯的方證要點歸納為3個字「嘔、利、痞」。為方便大家臨床辨識半夏瀉心湯方證,我把其所謂的「寒熱錯雜」重新定義為「上熱、中寒、胃虛有飲」8個字。

02

柴胡桂枝幹薑湯——上熱、中寒、表虛、津不足

藥物組成:柴胡、黃芩、桂枝、乾薑、天花粉、牡蠣、炙甘草。用於往來寒熱,胸脅滿微結,但頭汗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嘔,心煩,或大便溏泄等症。其中柴胡、黃芩清少陽熱,桂枝、甘草降太陽上沖之氣,乾薑、甘草溫太陰脾寒於中,天花粉、牡蠣養陰生津止渴。病在少陽,則胸脅滿、心煩、口苦;病在太陽,氣水上沖則頭痛、怕風、頭汗出;病在太陰,則腹冷、便溏,津液不足則口渴。所以,為方便大家臨床辨識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我把其所謂的「寒熱錯雜」重新定義為「上熱、中寒、表虛、津不足」9個字。關於本方證中便秘或便溏問題一直是中醫界爭論的焦點,我現在把自己應用本方的經驗告訴大家:臨床上若患者便秘,則方中使用天花粉和生牡蠣;若患者便溏,則可以用葛根替換天花粉,桂枝改肉桂,並把生牡蠣改為煅牡蠣以收澀之。

03

烏梅丸——上熱、中虛、下寒

藥物組成:烏梅、黃連、黃柏、附子、桂枝、細辛、當歸、人蔘、蜀椒、乾薑。用於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症見腹痛下痢、顛頂頭痛、時發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其中黃連、黃柏清上熱,附子、細辛溫真陽於下,桂枝降太陽上沖之氣,烏梅斂上浮之熱又生津止渴,人蔘、蜀椒、乾薑溫太陰脾寒於中,當歸、細辛、桂枝取當歸四逆湯之意以治四肢逆冷。上熱則口乾、口苦、心煩,太陽氣沖則頭痛,中焦虛寒則腹痛下利,下焦真陽不足則手足逆冷。為方便大家臨床辨識烏梅丸方證,我把其所謂的「寒熱錯雜」重新定義為「上熱、中虛、下寒」6個字。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胖大海
慢性咽炎難纏?加點溫葯試試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