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不許哭」:被允許哭的孩子,最幸福
?
作者:蝶飛(爸媽精讀主筆)
01
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正在和其他小朋友玩沙子,不小心把沙子撒別人身上了,媽媽開始訓斥他,可是小朋友都不理睬,生氣的媽媽開始拉走孩子。
反抗中的孩子大哭起來,媽媽憤怒地說:「不許哭,聽不聽話?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聽聞媽媽的話,小孩害怕地哭得更厲害了,不停地說:「抱抱,抱抱」,可是媽媽就是不抱他。
每次看到父母對正在哭泣中的孩子說:「不許哭,閉嘴」,我都於心不忍。
有一次,帶孩子去打預防針,在觀察期間,就看到有個打完針的寶寶在哭,但他媽媽卻很不耐煩。
就聽見他媽媽一直不停地說:「閉嘴,不許哭,看看小弟弟小妹妹都不哭,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然而,聽到媽媽的訓斥,寶寶哭得更傷心了。
父母對孩子情緒的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感受傷痛的程度,而且在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是最需要父母的關懷的。
想想我們成年人,傷心時都會想哭,甚至也會大哭一場,哭完就感覺心情愉悅了。反而我們壓抑自己哭泣的慾望時,那種感覺別提有多難受了。
更何況對孩子而言呢?孩子在哭的時候,其實是在尋求我們的安慰。
就像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所說:「孩子哭鬧時,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是試圖阻s止。要知道哭鬧、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才是。」
02
之前在新浪網站看到一個女性成長的故事,成年後的她通過心理治療和學習心理學進行自我成長,治癒了童年不被允許哭留下的陰影。
小時候她感覺委屈難受想哭時,媽媽就訓斥她:「不許哭,」再哭就打她。可是她從小就是一個愛哭的女孩子。
在講述成年後的煩惱和痛苦時,她說:
有時候,領導和同事們正在一起討論工作,也許因為某種情況爭執了一下,或者被說了幾句,真心還沒怎麼著,眼淚已經不受控制地流了出來。
那個時候,我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有時候,和朋友或同事因為一些小事爭執了一下,我的眼淚會忍不住地流出來,而我能做的就是忍住,實在太不好意思哭了。哭是如此羞恥,如此尷尬。
在她接受心理治療時,她一邊訴說往事,一邊痛哭,把積壓在心裡多年的淚水都釋放出來了。
之後,在生活中她隨時關照和覺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接觸心理學相關知識,通過自我成長,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調整和改善,生活也變得更加輕快,漸漸地,內心也越來越強大。
她是如此幸運,得到很好的治癒,可更多的人卻一直陷在痛苦中,出不來。
教育家蒙台梭利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手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哭,是孩子表達自我情緒的一種方式。
若孩子無法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這會消耗體內的能量,就像一個人的身體營養不良一樣,影響正常發育,而消耗內在能量,會讓孩子心智無法正常成長。
成年後,他們的生活也會被童年的陰影所籠罩著,不能以正確心態和方式面對生活和工作。
在新的家庭中,以同樣的方式或更惡劣的方式將痛苦輪迴。
最簡單的方式不是採取解決一時燃眉之急的方式,而是表達出你對孩子的愛。
03
在《爸爸去哪兒》一期節目中,有這麼暖心的一幕:
有一次吃飯時,Feynman 突然說要回酒店。
吳爸爸回應道:「沒有酒店,我們已經退房了。」很快Feynman低下頭哭了起來。
吳爸爸放下手中的碗筷,抱起他,一邊走一邊說:「是不習慣嗎?我們一起試著過一晚?爸爸在這,爸爸愛你。」
在不斷的安撫下,Feynman 的心情才有所緩解。
當父母能以共情的方式來回應孩子時,這本身就能減輕孩子的痛苦,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時,他會更有力量探索外在世界。
在孩子學步期階段,摔倒大哭是常有的事。
我的兒子剛開始學走路那會很興奮,一旦摔倒,會因為疼痛,心理落差很大,就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會及時抱起他,對他說:「寶寶摔倒了,感覺可疼了,對不對?媽媽摔倒了,也會很疼的,來,媽媽抱抱。」
每次都會這樣平和地安撫他,後來我發現他哭的次數越來越少了,甚至摔倒,都會自己爬起來。
父母的擁抱和溫和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看見了,自己是被在乎的,也是安全的。
親子教育專家林文采說:
情緒沒有對錯,我們常常把情緒劃分為正面或者負面,只是代表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舒服還是不舒服。不舒服的情緒會提醒我們,如何面對問題,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哭,是孩子感覺不舒服時,最直接最本能的表達方式。這也是一個人本該有的情感的表達。
它告訴父母孩子當下的狀態和需要,若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及時給孩子心靈安慰,就能幫孩子度過痛苦的時刻。
這會教會孩子如何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解決問題,當更大的傷痛到來後,他們會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去應對。
父母會以什麼態度和方式面對情緒,孩子就會接受什麼樣的情緒認知,而這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04
當孩子處在負面情緒時,是最需要父母的愛的時候。此時,父母該如何做,才能帶給孩子一生的幸福感呢?
首先,無條件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無條件接納就是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前提是父母要有接納自我負面情緒的能力。
當孩子處在負面情緒時,才能及時感受到,並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其次,父母以溫和的態度與孩子共情。
平和心態能夠面對任何問題,面對眼前哭泣的孩子,父母可以說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到了,或者鼓勵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
最後,幫孩子學會調節並處理情緒。
對於不會說話的寶寶,父母給予物質的需求的滿足,或情感的安撫,比如,擁抱,哄逗,這會讓哭得撕心裂肺的寶寶快速平靜下來。
而對於會說話,但不能正確面對情緒的孩子來說,父母需要教孩子認識情緒,並教給孩子正確的發泄負面情緒的方式。
比如,傷心了,可以讓爸爸媽媽抱抱;生氣了,可以找個摔不壞的玩具或抱枕來發泄,也可以大聲說出來;
感覺害怕時,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讓父母知道 如何做才能讓自己心安。
心理專家武志紅說:「生命力只有一種,被看見就會變成好的生命力,比如熱情、創造力和愛。不被看見時就變成黑色的生命力,變成恨、攻擊、憤怒和破壞。」
當孩子能自由釋放自我的能量時,他才知道,自己是存在的,自己是值得擁有愛的。
只有擁有愛的孩子,才會有滿滿的幸福感,而這驅使他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所有父母都有責任善待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的所有。
而父母的善待和接納是孩子一生的情感源泉,幫助孩子更好地發揮自我的生命力。
被愛善待,這是孩子最需要的心理營養。
作者簡介:蝶飛,富書專欄作者,全職媽媽,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愛好者,分享情感婚姻和育兒知識。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淚奔!小貓守著冰冷的貓媽不肯離開:當媽後,我們都越來越怕死了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