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術後,呼氣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胃癌術後,多次根除治療後,複查呼氣檢查陽性就診
最近一位60多歲胃癌術後的患者前來就診,患者主訴1年余前因胃鏡檢查發現胃癌而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手術治療(大約切除了2/3的胃),患者手術前後曾經3次接受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但複查呼氣試驗檢查仍然陽性,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病和複發的重要危險因素,患者擔心幽門螺桿菌不能根除而導致胃癌複發,因此前來就診。
追問病史,從術前到術後的故事
患者1年多以前,體檢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陽性,提示患者存在幽門螺桿菌的活動感染,由於當時並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當地醫生就直接給予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第1次根除治療),治療停葯1月余複查呼氣檢查仍提示陽性,但複查的呼氣檢測值僅比正常值上限略高一點(當呼氣檢測值在臨界值附近時,有可能是假陽性的結果)。患者在接受首次治療2月余後,因感覺胃部有些不適癥狀,雖然不嚴重,但是患者主動進行了胃鏡檢查,沒想到竟然發現了胃癌,患者隨即接受了手術治療,由於患者的腫瘤相對比較早期,不需要再進行化療等治療。
患者手術後3月余,因擔心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遂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給予患者進行了呼氣檢查,檢查結果提示陽性,術後半年患者再次複查呼氣檢查,結果仍然提示陽性,因呼氣檢測值較上次升高,醫生給予了患者四聯方案的第2次根除治療,因治療後複查呼氣檢查仍然陽性,患者來到了北京就診,在患者距離第2次根除治療3個月後,醫生因再次複查呼氣檢查陽性,再一次給予了患者第3次根除治療,患者因第3次治療後再次複查呼氣檢查仍然陽性而再次到北京就診。
胃癌術後,呼氣檢查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尿素呼氣試驗檢查是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準確性最高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但由於呼氣試驗檢查檢出的只是幽門螺桿菌的一種代謝產物——尿素酶,並不是幽門螺桿菌本身,而人體內除了幽門螺桿菌,還有很多其他細菌也可以產生尿素酶,這些細菌分布在口腔、胃內和小腸內,由於幽門螺桿菌產生尿素酶的能力顯著強於其他細菌,因此,當呼氣檢測結果呈陽性時,絕大多數情況下(95%)檢出的是胃內的幽門螺桿菌。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胃大部切除術後、重度瀰漫性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胃炎、胃出血、近期服用過影響呼氣檢測的藥物、呼氣檢測操作不規範等,呼氣試驗檢查的準確性會明顯降低,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檢測結果。
對於胃大部切除術後的患者,尤其幽門螺桿菌最常定植的部位——胃遠端部分切除後,由於胃的大部分已經被切除(可以理解為幽門螺桿菌居住的房屋與幽門螺桿菌一起消失了)、以及胃解剖結構的改變,這種特殊情況下,呼氣試驗的準確性不足,容易出現檢測結果假陽性的情況,導致患者不必要的治療和心理恐慌。
胃術後,如何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
對於此類患者,需要結合其他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進行判斷。
結合侵入性檢測結果:患者在接受第3次治療前,曾於手術醫院複查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時醫生在胃內鉗取了1塊胃黏膜組織進行了快速尿素酶檢測,檢測結果陰性,提示患者這塊活檢的胃黏膜內沒有幽門螺桿菌定植,同時胃鏡胃黏膜活檢病理檢查只提示了胃黏膜慢性炎症,沒有明顯的活動性炎症,即患者胃鏡檢查時進行的兩項檢查均沒有發現患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的證據。
結合糞便抗原檢測:患者就診當日,距離末次服用抗生素治療已經近2月,患者進行了幽門螺桿菌糞便抗原檢測,患者的檢測結果陰性,提示患者沒有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糞便抗原檢測特點:可能存在假陽性檢測結果的情況,但當檢測結果陰性時,其排除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的準確性很高。)
結合血清抗體檢測:患者距離首次接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已經1年半多,距離手術治療也已經超過1年,如果患者既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經過藥物或手術治療後已經被根除或者清除,其導致的血清抗體多數情況在1年後可以轉陰,根據這一檢測原理,對患者進行了幽門螺桿菌血清抗體的檢測,檢測結果陰性,提示患者目前沒有可以診斷存在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的依據。
任何檢測方法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確,在臨床工作中,只有結合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同檢測方法的特點,合理的應用和解釋各種檢測方法及其結果,才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作者:成大夫 來源:成大夫談消化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界,精彩每天不斷!
※胰腺及脾臟病變
※少吃點吧!IBD患者吃加工食品簡直是火上澆油!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