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婚後生娃,不是越早越好!李玫瑾:做不到這三點,別急著當爸媽

婚後生娃,不是越早越好!李玫瑾:做不到這三點,別急著當爸媽

文/笑雪

今天跟媽媽打電話,提到一個堂弟,媽媽說這孩子犯了事,被抓起來了,我大吃一驚,堂弟才20歲,這麼年輕就有了不良記錄,出來後會不會影響個人前途呢?

幾年前,寒暑假我還給堂弟輔導過作業呢,那時他就很調皮,不服從指導,對學習興趣全無,但是一提起電腦遊戲就來了話題和興緻。那時他還在上小學,嬸嬸不會教育小孩,堂弟犯了錯她就拿針扎他。

後來,初中時他因為打群架被學校開除了,家裡人托關係給他轉了學,勉強花錢買了個高中,可是才高一他就死活不上了,輟學後,跟著幾個社會青年流浪社會,偷雞摸狗,不幹正事。

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曾經做過對李玫瑾教授的專訪,她說:「十三四歲的孩子開始出現問題,你基本就可以斷定這孩子在6歲之前的撫養就有問題。一個人到20多歲時發生了違法犯罪的問題,你會發現他的問題可能在18歲之前就已經顯現了。」

嬸嬸早些年有過一次婚姻,後來離婚再嫁,生了我堂弟後,百般寵愛,叔叔常年在外地打工,農村人可能也不懂怎麼教育孩子,每次堂弟一做錯事嬸嬸就拿針扎他,但是堂弟絲毫不改,甚至愈演愈烈,嬸嬸每次提起孩子,都是無助又絕望。

可能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可能覺得孩子吃飽喝足穿暖,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他們就可以自然而然的長大了。確實,孩子可以這樣長大,但是他的人性會有缺失,心理會有病態,他們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心理問題,例如逃學、撒謊、偷竊、上網成癮、不尊重父母、上學拉幫結派打群架、離家出走、參與搶劫等等。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基本源自幼年時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出現了問題,因此,年輕人婚後生娃,不是越早越好,先想好這三個問題,做不到這三點,別急著當爸媽。

一、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能找到這樣的例子:孩子出生後,夫妻倆忙於事業,無暇顧及孩子,等到家財萬貫時,卻發現孩子已經成了敗家子,事業飛黃騰達,孩子卻變成只知道伸手要錢的「陌路人」。

養育孩子不是兒戲,不但要「養」還要重「育」。寶寶出生後尤其第一年,一定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孩子12歲之前,不能離開父母身邊。

中國目前有兩億多農民工,大量的留守兒童缺失父母的愛與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到一個案例:一個16歲的少年犯,在短短兩年之內殺了很多人,了解他的出生背景才知道,他很小時父母就出去打工,把他扔給老人,可是老人管不住他,任由他為非作歹。到了十二三歲父母把他接到城裡,可是他沒知識、沒觀念、沒能力,從小就鬆散慣了,出力的活一點不想干,他覺得搶劫來錢快,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入深淵。

二、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

正如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語叫「高質量陪伴」,孩子出生後,如果年輕父母不願意照顧嬰兒吃喝拉撒睡,那麼最好先不要當父母。對孩子來說,12歲之前與父母之間會存在依戀關係,年齡越小依戀越重要。

在孩子生命之初,父母為其付出的辛苦越多,依戀時期的陪伴越多,孩子的心理發展會越健康。另外,別讓陪伴變成「陪著」,你只是坐在孩子身邊,但是卻是刷手機、玩遊戲,這種陪伴是假模假樣,你覺得付出了時間,卻於孩子成長無半點促進作用。

我有個朋友,有一次提起陪伴孩子,她說她老公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每天下班回家,先把手機收起來,專心陪孩子玩遊戲、搭積木、講故事,全程投入陪伴,孩子也很黏糊他爸爸,父子倆感情特別好,有時候她這個做媽媽的都有點「嫉妒」了。

三、是否願意主動學習育兒知識,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等問題?

社會發現日新月異,育兒觀念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例如以前給月子娃剪睫毛、擠乳頭、扎馬牙、去胎毒等等,現在這些都被定義為「陋習」,不學習你都跟不上時代發展,還會給寶寶增加痛苦。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出生後會自然長大、自然懂事,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不懂得孩子發展規律,無法針對孩子異常行為及時給予教育,等到長大後發現孩子身上各種「毛病」時,此時再進行教育卻為時已晚。所以心理學尤其是發展心理學,應當作為為人父母者的必須知識,有條件者一定要閱讀《發展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等。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雪育兒思考 的精彩文章:

4個給寶寶帶來威脅的護理誤區,你都知道嗎?初為父母必看

TAG:笑雪育兒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