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性懦弱的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為何能在奪嫡大戰中勝出?

生性懦弱的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為何能在奪嫡大戰中勝出?

作者:宋執群

(韓愈)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竟然死於自製的春藥,這真讓人汗顏,恰似他自己在《祭柳子厚文》中說的那樣:「不善為斫,血指汗顏。」但假如我們不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死亡,而是從一個詩人迷戀生活、獻身藝術的角度看問題,也許他那非常的死亡也是不朽的,就和他的作品一樣。

(一)為風流鋌而走險

公元768年,五十七歲的唐朝高官吏部侍郎(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但他不是壽終正寢,而是死於非命。

事情是這樣的,他的死是源於他的一個惡趣味——吃春藥。

韓愈生性風流,家中妻妾成群還不過癮,出門在外,最愛光顧的就是花街柳巷。長期的放蕩生活,導致他剛到中年,便力不從心。為了延續自己的這個愛好,他便四方尋醫問葯,千方百計地維持自己感官的狂喜。

據北宋大臣陶谷在其《清異錄》里記載:至晚年時,韓愈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難御女色。這時,一個神秘的老道人向他傳授,說是有一個偏方可能是治他這種病的靈丹妙藥。不過,使用這個偏方也有極大的風險。因為使用的結果只有兩個:要麼金槍不倒,要麼命歸黃泉。

深陷情慾困境的韓愈決定鋌而走險,要以身家性命作抵押去換取昔日的雄風。於是,他開始了一場特別的自我療治:用硫磺的粉末攪拌粥飯,餵養公雞,千日之內不讓公雞交配,再殺掉,煲湯,或紅燒,製成名叫「火靈庫」的春藥。然後,每天喝一鍋,或吃一隻紅燒的 「火靈庫」。一開始,很是見效,在葯膳的作用下,韓愈又青春煥發地回到風月場上去了。

但好景不長,還未等將滿院的葯雞殺完,韓愈就因硫磺中毒而死。

這應該不是野史胡說,因為大詩人白居易還專門為此寫了詩:「退之(韓愈)服硫磺,一病迄不愈。微之煉秋石,未老身溘然。」

在要活命,還是要風流之間作出如此鋌而走險的選擇,真是我們常人難以理喻的。對於韓愈如這種智慧過人的大師,我只能猜想,可能好色並不是他唯一的目的,而有可能他是想通過對於情色的體驗,追尋人性的真諦,把握人生的詩意。因為這畢竟是一個作家、詩人做夢都感興趣的求索。

打住,我們這些凡人就不要瞎猜了。人們不是常說,這世間,最不可考驗的就是人性嗎?

(二)一床妻妾,情深意長

韓愈的一生到底有多風流倜?他的得意門生、晚唐著名詩人張籍悼念他時,曾有這樣的詩句:「中秋十六夜,圓魄天差清。乃出二侍女,合彈琵琶箏。」(《哭退之詩》)一個學生在悼念老師的作品中專門描述他的風流韻事,足見這樣的事情對被悼念的對象多麼重要,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被悼念的對象對這樣的事情是毫不避諱,甚至有些引以為傲的。

張籍描述的這件風流韻事,是韓愈家庭生活的真實場景。韓愈一生妻妾成群,尤其對兩個年輕的侍妾寵愛有加,情深意長。那兩個能歌善舞的青春侍妾,一個叫絳桃,一個叫柳枝。不論是宴請賓客,還是日常起居,韓愈總是把她倆帶在身邊,幾乎天天讓她們為自己詩酒助興。為此,韓愈專門作《感春詩》炫耀說:「嬌童為我歌,哀響跨箏笛。艷姬蹋筵舞,清目刺劍戟。」

唐穆宗時,藩鎮將領王庭湊叛亂,時任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的韓愈奉命前去安撫。待走到壽陽(今山西)驛站,韓部長忘記了使命,欲罷不能地思念起家中的桃柳二妾來,竟然準備打道回府。後來在駐足不前,寫下《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後》絕句:「風光欲動別長安,春半邊城特地寒。不見園花兼巷柳,馬頭惟有月團圓。」後,才精蟲退腦,悶悶不樂地繼續前往叛地公幹。

然而,得意的韓愈也過於剃頭挑子一頭熱了。他是如此地思念那兩個侍妾,可那兩個侍妾卻巴不得他遠遠地離開家,好還給她們自由的生活,特別是那個歲數更小一些的柳枝。她已經不耐煩長期陪伴一個老頭子,早就想追尋自己的幸福和愛情了。於是,趁這次韓愈較長時間不在家時,毅然跳牆逃走。可惜摔壞了腳,又被家丁追回。

韓愈出差回來知道這事後,又用詩歌表達了自己亦悲亦喜的心情:「別來楊柳街頭樹,擺弄春風只欲飛。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鎮州初歸》)意思是說,趁著我出差不在家,那個小賤人柳枝春心萌動,想拋棄我單飛了。幸而還有小絳桃珍惜舊情,留下花一樣的青春等我回來。

據說,韓愈的這種瀟洒風流一直為後來的文人艷羨。說是宋代的蘇東坡在談到韓愈這種一床妻妾的美妙生活時,也連連感慨道:「韓老前輩真是艷福不淺,令人眼熱啊!」

嘖嘖,唐人真是光明磊落,不遮不掩,連這麼隱秘的私生活都大大方方地拿出來訴諸筆端。也許在開放的唐人看來,情與欲本來就是人性深處最為真實的內容。去表現它,正是詩人必修的課題之一,也是驅動詩人創作的動力之一。

由此,假如我們不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待韓愈的死亡,而是從一個詩人迷戀生活、獻身藝術的角度看問題,也許他那非常的死亡也是不朽的,就和他的作品一樣。

(三)坎坷多艱,狂放逆天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韓愈生於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雖然其家族世代為官,但他卻是一個標準的苦孩子。三歲時,其父韓仲卿病亡,他由兄長韓會撫養,待他剛剛成人,其兄也去世。其後這個孤兒便一心希望通過刻苦學習博取鄉鄰的嘉許,並最終走上科舉取仕之路。

但他的科考之路走得非常不順。二十歲時,他第一次赴長安應試,失敗。第二年又試,又失敗。隔一年,再試,再失敗,直到二十歲第四次時,才考上了進士。

同他的科考一樣,因為嫉惡如仇的品德和勇敢耿直的性格,他的仕途也坎坷多艱,屢遭貶謫流放。

三十五歲任監察御史(中央巡查組巡查員)時,關中地區大旱,韓愈巡查時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餓殍遍地。而當時任京兆尹(首都市長)的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韓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疏,反遭李實等人一波騷操作,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

四十二歲任員外郎(司法部副部長)時揭露藩鎮養兵圖反陰謀,被貶河南縣令;

四十七歲任中書舍人(中央辦公廳主任)時,被討厭他的人舉報私受荊南節度使裴均留他住宿厚遇,被降為太子右庶子(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但屢遭貶謫的韓愈不僅不收斂自己的鋒芒,反而愈挫愈勇,在知天命之際的五十一歲時竟發展到與皇上交鋒。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接佛骨舍利,一時間首都長安掀起了信佛狂潮。但韓愈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對全民信佛的後果極為擔憂。思忖再三後,他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措辭激烈地勸諫皇上停止此類活動,不讓民眾被誤導,甚至還大膽要求將佛骨燒毀。

但這次的進諫與以往的只惹叛臣污吏不同,這次他可是劍指聖上,可謂大膽狂妄到逆天。憲宗覽奏後大怒。皇上的憤怒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整個朝野都會膽戰心驚,當這樣的憤怒以聖旨的方式表達時,韓愈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大怒之後,憲宗判處韓愈死刑,立即腰斬。裴度、崔群等大臣聞訊後極力勸諫,但憲宗卻怒火不消。事情鬧得舉國震驚嘆惜,一些皇親國戚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權衡後,便將韓愈貶為潮州刺史。

雖然在腰斬台前逃過了一劫,但還是導致了韓愈人生最大的滑鐵盧。然而,已屆知天命之年的韓愈,已經有足夠的智慧化解這樣的極限施壓。長期被貶的經歷也把他錘鍊成了一隻敦實的沙袋,具備了極強的抗擊打能力。這時候的韓愈,雖然表面上依然狂妄自大,但內里早已儲滿了與現實妥協與周旋技巧。

在此後六年的短暫歲月里,他只關注生活與創作,完成了命中注定要成就的近千篇詩文作品。

看看韓愈自己是怎麼看待這一夜間徹底改變了命運的事件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是不是像在說別人的事那樣,雲淡風輕?

(四)逆境中的人生更出彩

公元819年冬,五十一歲的韓愈在眾聲喧嘩中踏上了流放嶺南潮州之路。走在被貶的路上,他的心情忽然開朗了。一路向南,他的前方不僅越來越溫暖,也越來越寬廣了,一個詩意的情懷、一種出彩的人生也隱隱地到來了。

一天,韓愈在潮州的大街上遇見一個相貌十分兇惡的和尚。看著他那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韓愈就覺得他不是什麼好人,恨不得將他那兩顆長牙敲下來。待他剛剛回到州衙,門衛便給他拿來一個紅包,說這是一個和尚送來的。韓愈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對長牙,和他遇見的那個和尚的一模一樣。韓愈立馬意識到自己遇見高僧了。不然,我只是想敲掉他的牙齒,他怎麼就知道了呢?韓愈立即派人四處打聽找來那個和尚。見面交談後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潮州靈山寺大顛和尚,是個學識淵博的高僧。韓愈自愧以貌取人,真誠向大和尚賠禮道歉。兩人從此成了好朋友。後來潮州人為紀念韓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誼,專門在城裡修了座「叩齒庵」。

一次,韓愈在上班時接待了一群上訪的百姓。他們反映,自古以來,勞作在潮州江河裡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會兒跳下江,一會兒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濕了干,幹了又濕,常常患上胃痛和風濕病。於是,那些排工們乾脆赤身裸體,不穿衣服幹活。這就讓每天在江河邊挑水、洗衣的婦女很尷尬、很不自在。後來官府強行讓排工們穿著衣服幹活,但排工們又覺得很不適應、很難受。

韓愈知情後,專程前往江河邊實地考察放排工的勞作情形,覺得放排工成天穿著一身濕衣服忙上忙下,確實容易得病。回衙後,他便讓人到江邊通知放排工:今後扎排、放排時,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間扎塊遮羞布就可以了。這塊布後來成了潮州的排工和農民勞動時的標配,老百姓滿意地稱作「水布」。

韓愈剛到任潮州時,正逢當地大雨成災,洪水泛濫,田園被淹成湖塘。他帶領下官到城外巡察災情,看到山洪從城北的筆架山坡洶湧而下。於是他騎著馬,直奔城北,邊觀水勢、看山形,邊吩咐隨從緊隨他的馬後,在走過的地方插上竹竿,作為堤線的標誌,然後吩咐百姓,按著竿標築堤。後來那道堤壩堵住了北山的洪水,徹底制服了水患。韓愈「過馬牽山」的故事也被潮州的百姓傳為了佳話。

韓愈被貶潮州做刺史時,城外有一條江,老百姓都叫它「惡水」,因為江中有很多鱷魚常常禍害過江的人。一天,又有一個百姓遇害了。韓愈聽聞後憂心忡忡:知道鱷魚不除,後患無窮。於是他下令準備祭品,決定親自去江邊設壇祭鱷。韓愈擺好祭品後,對著江水大聲喊道:「鱷魚!鱷魚!韓某來這裡做官,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們卻在這裡興風作浪,現在限你們在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時間可以寬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還不走,絕對嚴處。」從此,潮州再也沒有發生過鱷魚吃人的事情了。

韓愈離開潮州後,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他,將古城外的惡水改名「韓江」,把城北的筆架山改稱「韓山」。一個只在當地待了八個月的外鄉人竟然改變了一方山河的名字,可見潮州人對韓愈有多麼愛戴!至今,在潮州,韓愈仍被神仙一樣供著。

韓愈就是這樣,在人生黑化、前路兇險時選擇了與生活握手言和,不甘平庸,反抗無趣,主動地用命運的風雨把自己的人生錘鍊得蕩氣迴腸,並成功地讓那些像蒼蠅一樣圍著他嗡嗡亂叫的虛偽道德都見鬼去了。

(五)文壇的巔峰,文人的典範

在中國文學史上,韓愈是一座繞不開的豐碑。這個腳步快於時代的人,隻身在前,牽引著時代開啟了一代文學的新局面。連一向「目中無人」的蘇東坡也稱他「文起八代之衰」,盛讚他發起古文運動,重振文風的歷史功績。意思是說,是韓愈率先從盛興於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等八個朝代的浮靡衰敗中突圍出來,重振了樸實無華、堅強有力的文風,成了唐朝散文的靈魂。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就是出自韓愈的散文名篇《師說》。

韓愈文章是這麼寫的,自己也是這樣為師的。

一次,詩人賈島騎驢在長安的大街上作張牙舞爪之狀琢磨詩句,結果衝撞了一個大官的車駕。被警衛抓獲的賈島垂頭喪氣地解釋說,昨晚自己去長安郊外拜訪一個朋友,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卻沒有喚開朋友的家門,就寫了一首詩留給了朋友:「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剛才正在推敲到底是用「推」好呢,還是「敲」好,以便發個微信把「推敲」的結果告訴朋友一下,沒想到,一走神就撞到了您的座駕。

讓賈島意外的是,他撞到的是韓愈,是首都長安的新市長,更是一個胸懷大於官位的人。韓愈一聽激動地跳下座駕,當場跟他一起「推敲」起來,並最終建議,「敲」比「推」好!「敲」比「推」乾淨利落、有聲有色。不僅如此,激動的韓愈還把賈島帶回府邸,繼續談詩論道,並把他正式收為門徒,把他培養成韓孟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

韓愈還做過一個著名的夢。據他自己描述,他少年時代的某天夜晚,夢見了一個人和一卷道教咒符,自己被迫強行吞下一頁,旁邊還有一人在拍掌大笑。夢醒後,韓愈只覺胃中似乎被什麼東西撐滿了,而且依稀還能記得咒符上的一兩行字,因為那字怪異得不像是凡間的人所寫的。多年以後,他得緣見到詩人孟郊,總覺得似曾相識,細想之下恍然大悟,孟郊就是那個在夢中拍掌大笑的人。

於是,他便像個追星族一樣,一生都在宣傳和點贊孟郊賈島這樣的另類詩人,以一個文壇泰斗的身份為他們提供精神支持。

也正因為他那寬厚如大地的溫情和毫無已私心的奉獻,才使得這個集天才與色情狂於一身的韓愈,成了兩個朝代五百多年文學山脈的巔峰。

站在唐宋兩代峰巔上的文學韓愈,雖然主要成就在文,而不在詩。 但他的詩仍然獨具風采,?有著其他詩人無法取代的美感。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這首詩你不陌生吧?淡雅樸素的色彩,像不像一幅正在萌動的早春水墨畫?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

將春與雪攬入同一畫面,用初春的清冷激活仲春的熱烈,營造別開生面的詩意。

至此,我們似乎明白了,如此「劣跡斑斑」的韓愈為什麼能蛻變為世代敬仰的文人典範?除了有他登峰造極的文學成就背書,除了他鄙夷世俗的傲骨,還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總是對天才網開一面,總願意把他們的放蕩善意地理解為風流。就像著名的美國電影《死亡詩社》展現的那樣,只有詩歌、美、浪漫和愛,才是值得我們記取的。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被貶路上的劉禹錫給我們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
《紅樓夢》里這三件事表明薛寶釵極有手段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