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于謙是忠臣,為什麼明英宗卻要殺他?

于謙是忠臣,為什麼明英宗卻要殺他?

在古代,忠君愛國是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而在很多時候,忠君與愛國又是兩個概念,並不能完全划上等號。在於謙身上就能看到,這種「君與國」不一致的矛盾,導致他身首異處。

一、君與國的選擇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于謙如果忠君,大明就完了;于謙要救大明,就要擁立新君,那就是對明英宗的不忠。

當時朝廷人心渙散,許多人甚至主張南遷。于謙堅決反對南遷,聲色俱厲地說道:「言南遷者,可斬也!」于謙認為,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貿然遷都,就會失去大勢。

面對危局,于謙擁立明代宗主持朝政,穩定人心,同時迅速調集各地勤王之師馳援京城,抵抗蒙古。

蒙古以明英宗為要挾,逼迫於謙談和。于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為由,完全不顧明英宗生死,堅決拒絕合作。正是在於謙等人的堅守下,又延續大明國祚近兩百年。

蒙古要是像金國對宋徽宗那樣,一直扣留著明英宗,那于謙的行為在當時就不會引起很大爭議。壞就壞在,蒙古將明英宗放回大明了。

明英宗回來,而明代宗又不讓位,同時存在兩個君,到底誰是正統,這就是一個現實問題,于謙選擇了忠於明代宗。

站在大明的立場,于謙功不可沒;站在明英宗的立場,你于謙害得我好慘啊,我堂堂天子回到大明,竟然成了「高級囚犯」,日後東山再起,有你好果子吃。

二、明英宗復辟的犧牲品

于謙一心報國,長期守邊,家徒四壁。但他為人耿直,明代宗在位時,用誰不用誰,都會去徵詢于謙的意見。因此,有些人得不到重用,就對於謙恨之入骨。

1457年,明代宗病重。明英宗的心腹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一看機會來了,發動「奪門之變」,擁戴明英宗複位,並馬上逮捕于謙。

為了徹底打倒于謙,石亨製造不利於他的輿論,說于謙想擁立襄王為新君。石亨咬定這個說法,請求明英宗處死於謙。

明英宗剛開始還有一點猶豫,認為于謙是有功勞的,估計當時也只是想出口惡氣,罷免就算了,他也不想落得一個殺功臣的名聲。

徐有貞又在明英宗的痛處撒上一把鹽,說于謙不死,皇帝復辟就是出師無名。這下就戳到明英宗最大的痛點了,沒有哪個皇帝不關注自己的合法性問題。於是,明英宗下定決心要處死於謙。

據說,于謙死時,天空中有墨黑色的雲將太陽完全遮蔽,老百姓說天都覺得于謙被冤枉了。錦衣衛奉命抄家,發現於謙家裡沒有任何財產,都忍不住流淚。于謙之死,是繼岳飛之後最大的冤案,他死後,也和岳飛一樣葬在西湖邊。

直到明憲宗繼位,于謙才沉冤得雪:

「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歷事先朝,茂著勞績。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持,為機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明史》」

于謙被害的根本原因,是他觸碰了皇家最大的禁忌,也就是皇位繼承問題。雖然粉身碎骨,終留清白在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秋媚 的精彩文章:

乾隆當太上皇以後,是如何安度晚年的?
乾隆是多情天子,一生卻愛過這三個女人

TAG:陳秋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