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江南文化如何「鏗鏘北上」

江南文化如何「鏗鏘北上」

如果在網路上搜索「江蘇大內鬥」,會跳出許多聳人聽聞的標題,例如《大內鬥省的江湖簡史》,江蘇如何或者為何成為「大內鬥省」?似乎經濟大省、文化大省江蘇篤定與「大內鬥省」有緣。本人一笑了之,實在不敢苟同。蘇南蘇北經濟、文化等差異明顯,甚至心理上有隔閡,確是事實,但伴隨蘇南蘇北大規模有梯度的經濟文化合作,江南文化「鏗鏘北上」,併產生了積極的溢出效應,也是事實。

其實,黃河奪淮前的蘇北並不比江南遜色。以我的家鄉淮安市漣水縣為例,宋熙寧八年,蘇東坡卸任杭州通判,經運河入漣水出淮河口北上前往山東赴任,為漣水旖旎風光所吸引,寫下了《蝶戀花·過漣水軍贈趙晦之》:「自古漣漪佳絕地。繞郭荷花,欲把吳興(註:浙江湖州)比」。古代的江南曾是荒蠻之地。歷史上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造成了中原人口大規模南遷,他們帶來了先進技術和文化,和當地人共同創造了富庶文明的江南,唐宋以後,江南地區逐步成為全國經濟中心,「蘇湖熟,天下足」。江南多水,靈動的水是江南基本符號,江南文化的底蘊是秀而雅,又較多地融入了工商業元素和工匠創新精神,因此,很能經世濟用,領風氣之先。江南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現象,頗值得咀嚼玩味。

江南文化既有輸入,也有輸出,而且以輸出居多。從16世紀後期到19世紀的三百年中,「天堂」蘇州和杭州曾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城市,引領時尚潮流和社會進步。近代上海的崛起,江南更是如虎添翼。由於古代陸路交通不便,大運河自然成為大江南北主要交通要道。江南的糧食、棉花、絲綢、茶葉等源源不斷輸往北方,還有大量的人文交流,運河成為重要的文化線路,杭州、蘇州、揚州和淮安成為明清時期四大運河名都。屬於南北地理氣候過渡地帶的揚州和淮安自然具有南秀北雄的特徵。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人會把揚州當作「江南」,因為許多古書上就是這樣寫的。從文化意義上講,揚州屬於江南也並不為過。現代淮安城市精神被點化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顯示出個性化的氣度和擔當。今天淮安、揚州正在建設南北融合、開放包容的淮揚文化高地,其中就有不少江南文化的元素。

今天江南文化「鏗鏘北上」,得益於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的積極推動,江南經濟重鎮和文化高地的溢出效應。受土地、資源等因素的影響,江南既要「騰籠換鳥」,也要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大蘇北成為首選之地,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成為強大「助推器」。蘇北許多城市將會受益,去江南招商引資成為蘇北發展的重中之重。前些年,蘇州與宿遷、南京和淮安等蘇南城市和蘇北城市結對,推動揚州、泰州、南通等地跨江融合發展,推動寧鎮揚一體化,推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都是為江南經濟文化梯度轉移「鋪路」。

如果說過去主要靠運河縱向傳輸,那麼今天則靠運河和長江形成十字型全方位傳輸。今年2月,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綱要》,力推大運河文化帶,為江南運河和蘇北運河大規模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制度安排。江蘇境內長江幹線總長803公里,按現有規劃,要建36座過江通道,「天塹變通途」、「蘇南蘇北一線牽」將成為現實。過去人們常說「南通難通」,現在通江達海的南通發展勢頭強勁,從「上海北」到「北上海」,還要做上海「北大門」。上海有一塊「飛地」在鹽城。1950年,時任上海市長陳毅提出在鹽城大豐划出一片土地作為上海墾區,把海塗荒原開闢成上海糧食和畜禽生產基地,成為正宗的「北上海」。上海大豐農場成為鹽城連接上海的「橋頭堡」和「紐帶」,也成為許多上海市民揮之不去的「鄉愁」。

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沿江不靠海的淮安已經吸引了1200多家台資企業,投資總額120多億美元。2014年,淮安獲國台辦批准為台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淮安台資集聚起初靠的是人脈關係,後來植入了崑山的親商富商安商理念及其模式,逐步形成了「101」服務平台,「101」就是100% 1%,100%是按照辦事的程序,讓台商100%滿意,還有1%服務是台商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驚喜。中國台灣有著名的101大樓,淮安「101」服務也可能成為品牌。2017年5月,《淮安市—崑山市台資經濟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順利簽署,淮安全面加強與崑山的對接合作,加快複製推廣崑山的優勢和經驗。隨著2020年6月連淮楊鎮高鐵和2021年寧淮鐵路貫通,蘇北腹地淮安構成「米」字型鐵路樞紐,中國運河之都淮安將多幾分中國台灣風情和江南文化,「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指日可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市長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專家為上海支招如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大媽給豬肉染紅色素」視頻熱傳,真相其實是……

TAG:上觀新聞 |